2019年我市各级河(湖)长巡河达62903人次,
实现巡河(湖)全覆盖,河湖管护成效明显
清远日报讯 记者从市水利局、市河长办了解到,截至2020年2月底,我市共设立市、县、镇、村四级河长1768人,设立湖长73人。2019年全年全市各级河湖长巡河(湖)达62903人次,实现巡河(湖)全覆盖,推动开展河湖 “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解决了一批涉河(湖)问题。
(小标)73名湖长上岗
据市河长办统计,至2020年2月底,我市共有各级河长1768人,其中市级河长7人,县级河长65人,镇级河长587人,村级河长1109人。湖长制在清远全面实施后,我市共计有73名湖长“上岗”,其中县级湖长4人,镇级湖长37人,村级湖长32人。
2019年,根据清远市2019年总河长1号令要求,全市对河湖水面漂浮物、河流底泥污染物、非法入河排污口、河湖障碍物和违法违障建筑等开展了“五清”专项行动,对河湖管理范围内“乱堆”、“乱采”、“乱建”、“乱占”等“四乱”问题进行集中攻坚整治。
针对乐排河、漫水河等跨界河流水质不达标问题,2019年市河长办、市水利局定期向市委市政府汇报重点流域治理和有关治理工程项目进展情况,督促有关部门落实责任,促进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取得实效。针对高桥水水污染问题,市河长办督促清城区河长办及时与广州市从化区河长办积极沟通,交流座谈,共同商讨解决跨界河流污染问题的办法,督促清城区和有关成员单位落实治理责任。
全市各级河(湖)长巡河发现的问题,采取专项行动与个别问题协调、督促和跟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有效推动了全市河湖管理与保护工作的落实,全市大部分河道环境得到有效改善。
2019年英德市连江口镇连樟村碧道工程被选为省级万里碧道建设试点,需在2010年4月之前完成约5km碧道建设工作。市河长办介绍,万里碧道建设将成为我市今年推进河长制的重点工作之一。根据省的要求,我市2022年底之前将建成约180km碧道,2035年之前共建成约1000km碧道。
(小标)规上河湖“四乱”问题销号率99.83%,销号599宗
2019年清远市政府印发《清远市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攻坚方案》,成立了以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副总河长为组长的专项行动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县(市、区)在推进河湖“清四乱”工作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研究解决方案,并督促加快处理。
据市河长办统计,截至2019年底,我市规模以上(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湖“四乱”问题为600宗,已整治销号599宗(剩余1宗英德市鸿泰玻璃厂,正在抓紧制定销号方案上报省水利厅);规模以下湖泊的“四乱”问题经排查全市有130个,已销号130个,销号率100%;我市共摸查入河排污口406个,已清理整治394个,整改率为98.5%。。
飞来峡镇饭店渡头石粉堆场清理,石角镇南拓石场清理,飞来峡枢纽库区养殖网箱清拆……早在2019年7月下旬,清城区纳入水利部、省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的49个问题已全部整改或销号,全区河湖“四乱”问题整改销号率达到100%,如期完成上级要求的目标任务。
连州市河长办会同连州市水利局已对全市52座水库和103座重点山塘开展了全方位的暗访,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建立了台账,制定了《连州市水库(山塘)“清四乱”专项行动方案》,部署开展山塘水库“清四乱”专项大行动,要求各有关部门以最迅速的行动、最坚决的态度、最得力的措施,加强巡查监管,抓好问题整改,确保每个工作环节出成效,切实解决了河长制工作最后一公里监管不足的问题。
2019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集中 “清漂”专项行动,并成立联合督导组对清漂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对3802.62公里河长、22.92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开展了两次“清漂”专项行动,共清理水面漂浮物1.95万吨,基本实现主要江河湖库无成片垃圾漂浮物的目标。
我市城市建成区四条(段)黑臭水体整治初见成效,不黑不臭
清远日报讯 记者从市水利局获悉,我市城市建成区四条(段)重点整治的海仔大排坑、黄坑河、澜水河、龙沥大排坑主体工程基本完工,经第三方评估均已达到“初见成效,不黑不臭”的要求,治理工作初见成效。
我市列入全国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监管平台的黑臭水体共有4条,分别为黄坑河、海仔大排坑、龙沥大排坑、澜水河,总长约79.7公里,其中建成区段总长约30.4公里,4个黑臭水体整治工程批复概算总投资约6.4705亿元。主要工程措施是沿途截污、内源控制、水系连通、岸坡整治等。其中截污、清淤是根本措施。截至目前,4条黑臭水体整治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完成投资5.375亿元。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市委正确领导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和市委的有关工作部署,坚持把城市黑臭水体整治作为提升人民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工作来抓实抓牢。在全面推进市区黄坑河、海仔大排坑、澜水河、龙沥大排坑等4条黑臭水体整治工作,于2019年6月,我市积极申报并成功入选第二批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名单,获国家奖补资金4亿元专项支持,推进我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的实施工作。 到2020年底,我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计划完成包括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污水处理厂提标扩容、城市管网修复、垃圾收集处理、配套能力建设在内的黑臭水体治理示范项目共计5大类20项工程。
(小标)全市四个国考断面三个满足考核要求
我市现有七星岗、石角(界牌)、石尾、西牛等4个水环境国考断面,黎溪、大燕河水车头、三青大桥等15个水环境省考断面。
据市生态环境局对全市水环境质量监测,今年1-2月国考断面达标情况,按照我市自测数据统计,4个国考断面中,除石尾断面外,其余3个断面均满足国家水污染防治考核目标要求。
省考断面方面,按照我市自测数据统计,15个省考断面中,除滃江大站外,其余14个断面均满足省水污染防治考核目标要求;水质优良率(Ⅰ~Ⅲ类)为80%(12个),Ⅳ类占13.3%(2个,滃江大站、大燕河水车头),Ⅴ类占6.7%(1个,漫水河黄坎桥)。今年1-2月,按照我市自测数据统计,英德市水环境质量考核不达标,15个省考断面中,北江石尾、滃江大站断面达不到年度考核目标。
市水利局机关大楼推行节水改造
清远日报讯 为能够进一步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为清远市机关节水用水树立标杆,带动清远市节约用水工作,同时提高机关工作人员节水意识、用水效率,2019年市水利局在机关大楼开展节水改造工作,节水改造工作实施效果较为明显。
据市水利局水资源管理节水与政策法规科介绍,此次水利局节水工程改造中,制定用水规章制度,规范用水行为,对单位内用水进行统计,将办公区内用水划分为办公生活用水区和食堂用水区,区分用水性质,能够及时掌握单位内不同区域的用水量。同时开展用水设备漏失率检查,对不符合节水型器具标准的用水器具进行更换,严控末端用水浪费,将洗手盆水龙头更换为感应式水龙头,将损坏的感应式小便器进行更换,将洗拖把水龙头更换为带节水起泡器的水龙头等。针对管网溢漏,此次节水工程中还开展水平衡测试工作,对管网溢漏情况进行检查,防止地下管网存在破损现象导致漏水。
市水利局还全面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在主要用水场所和器具显著位置张贴节水标语、在办公楼大厅放置宣传海报、办公楼大厅滚动播放节水相关宣传工作内容。节水改造实施后,节水效果明显,切实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近年来国家水利部及省水利厅相继下发了通知要求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水利系统作为此项工作的主管单位,为更好的在机关单位推进节水意识,市水利局率先在机关大楼推行节水改造。市水利局表示,全局将继续加强完善节水管理制度建设、实施精细化管理和加强节水宣传教育,力争建成“节水意识强、节水制度完备、节水器具普及、节水标准先进、监控管理严格”的节水机关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