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生态环境局

清远市生态环境局拟对江西铜业(清远)有限公司电解车间10万t/a阴极铜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的公示

来源:本网访问量:-发布时间:2022-05-05

根据江西铜业(清远)有限公司电解车间10万t/a阴极铜改扩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评估报告等,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我局拟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作出批准决定。为体现公开、公正的原则,强化公众参与,现将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基本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期为2022-05-06至2022-05-11(5个工作日),如有意见,请在公示期内来信或来电向我局反映。

联系地址:清远市人民二路市政务服务中心市生态环境局窗口,邮编:511500

联系电话:0763-3378042

   听证告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自公示之日起五个工作日内申请人及有关利害关系人可对我局拟作出的决定提出听证申请。

项目名称:

江西铜业(清远)有限公司电解车间10t/a阴极铜改扩建工程

建设单位:

江西铜业(清远)有限公司

建设地点:

清远市清城区石角镇有色金属加工制造业基地清三公路39号,地理坐标:E112°57′33.12″,N23°30′18.76″

环评机构:

广州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项目概况:

江西铜业(清远)有限公拟对现有项目进行改扩建,新增阴极铜10万t/a,改扩建后总产能为20万t/a的阴极铜。本改扩建工程不扩大火法阳极炉精炼的产能,新建电解车间的阳极板原料不自产,均外购来实现。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

(一)废水:本改扩建项目浓水和冷却更换水回用作为车间地面清洗、喷淋塔补充用水、电解槽冲洗用水等,不外排;电解槽清洗废水、电解槽边缘冲洗废水、车间地面清洗废水经收集至电解车间地坑,与铜板清洗废水及化验室废水一并经电解液过滤装置处理后,进入上清液槽,作为电解液补充用水回用于生产,不外排,实现“生产废水零排放”。生产废水可实现循环利用,无生产废水外排。

(二)废气:本项目产生的硫酸雾、HCl、氟化物、HCN、铬酸雾等大气污染物经收集后分别排入二级酸碱废气净化塔、二级含氰废气净化塔、二级含铬废气净化塔等设施处理,处理后达到《电镀污染物排放标准》(GB21900-2008)表5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要求,再分别从DA001酸碱废气排放口、DA002含氰废气排放口、DA003含铬废气排放口27m高空排放;本项目产生的有机废气经收集进入水帘柜+水喷淋+二级活性炭吸附系统处理后,VOCs排放达到广东省《家具制造行业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排放标准》(DB44/814-2010)第Ⅱ时段标准限值要求,SO2和颗粒物等的排放浓度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新改扩建二级标准限值要求,NOx的排放浓度达到《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方案》(环大气〔201956号)中重点区域排放限值300mg/m³的要求,SO2NOx和颗粒物等的排放速率达到《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DB44/27-2001)第二时段二级标准限值要求,再从DA004有机废气排放口27m高空排放。

(三)噪声:选用环保低噪型设备,车间内各设备合理的布置,且设备作基础减振等措施;厂房做隔声处理,安装隔声门窗;加强设备的日常维修、更新,确保所有设备尤其是噪声污染设备处于正常工况,防止非正常工况下的高噪声污染现象出现。

(四)固体废物:废包装材料交资源回收单位处理;阳极板残极、废阳极板返回阳极板供应商处理;电解槽检修废料交有相关处理能力的单位处理;黑铜板、黑铜泥、废机油、废含油抹布及手套及废机油桶定期交由有资质单位处理;生活垃圾统一堆放在指定堆放点,由环卫部门清理运走,并定时在垃圾堆放点消毒、杀灭害虫,使其不对工作人员造成影响。

一般工业固废暂存场、危险废物暂存场进行防雨、防风、防晒、地面防渗处理,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较大影响。

(五)土壤及地下水:加强源头控制,生产中严格落实废水收集、治理措施。厂区设置事故应急水池,厂区废水处理设施故障或发生火灾爆炸事故时,将废水处理设施超标出水、消防废水转移至事故应急水池暂存,故障、事故解除后妥善处理,禁止将未经有效处理的废污水外排。生产中加强废水收集、输送管道巡检,发现破损后采取堵截措施,将泄漏的废污水控制在厂区范围内,并妥善处理、修复受到污染的土壤;严格落实废气污染防治措施,加强废气治理设施检修、维护,使大气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理,减少粉尘等污染物干湿沉降;危险废物收集、转运、贮存、处理处置及原料及产品转运、贮存等各环节做好防风、防水、防渗措施,避免有害物质流失,禁止随意弃置、堆放、填埋;做好厂区分区防渗,各危废暂存间等须满足《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建立土壤及地下水环境跟踪监测制度,每3年开展一次土壤环境跟踪监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釆取措施。

公众参与情况

该项目报告书编制阶段采取网络公示、报纸公示、张贴公示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工作。我局在受理公告期间未收到公众反馈意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