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清远市各级党委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强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建设,努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确保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初步核算:2010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73亿元,比上年增长8.2%;增加值120.05亿元,比上年增长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86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上年的2.60:1降至2.47:1。实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发展目标。
一、2010年全市农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
1、财政支农资金投入增多。2010年全市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达13.95亿元,增长54.1%。其中:全年发放粮食直补1.72亿元、农资综合补贴1.21亿元、良种补贴0.3亿元,农机具购置补贴0.17亿元。
2、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2010年全市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38.28万亩,增长2.8%;农村用电量4.93万千瓦时,增长8.3%。2010年全市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100.7万千瓦,增长2.8%。
(二)种植业生产稳定发展,生产结构进一步调整
1、粮食实现平稳增长。经省统计局核定,2010年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68.93万亩,下降0.1%,产量78.13万吨,增长0.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200.95万亩,下降0.4%,产量63.01万吨,增长0.7%;旱粮播种面积34.38万亩,增长1.1%,产量8.12万吨,下降1.1%;薯类播种面积26.50万亩,增长1%,产量5.89万吨,下降2.5%。粮经结构比例由上年的1:1.23提高到1:1.27,生产结构调整进一步趋于合理。
2、经济作物有增有减。受天气变化的影响,2010年油料、蔬菜和水果等保持稳定发展。油料面积53.28万亩,增长4.9%,产量9.12万吨,增长5.4%;蔬菜面积144.54万亩,增长6.1%,产量197.04万吨,增长8.0%;瓜果3.85万亩,增长9.2%,产量6.50万吨,增长10.6%;烟叶面积1.94万亩,下降0.8%,产量0.26万吨,下降5.4%;甘蔗面积6.11万亩,下降0.5%,产量34.22万吨,增长0.1%;木薯面积13.30万亩,下降2.5%,产量14.80万吨,增长6.6%;水果面积92.09万亩,增长2%,产量52.54万吨,增长12%。
(三)造林绿化成效明显,林业产业显现活力
1、造林绿化成效明显。2010年全市林业产值13.96亿元,增长10.5%。全年完成荒山荒(沙)地造林面积0.6万亩,下降84.6%,其中:人工造林面积0.6万亩。四旁零星植树406.55万株,增长70.4%;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0.10万亩,下降15.8%;幼林抚育作业面积21.78万亩,成林抚育面积13.93万亩,下降15.7%。
2、林业产业显现活力。全年木材产量81.84万立方米,增长24.8%。竹材产量1124.97万根,增长1.4%;油菜籽产量1.27万吨,增长72.4%;竹笋干产量1.61万吨,增长13.3%;板栗产量0.52万吨,增长11.2%。
(四)养殖业平稳发展,形势企稳向好
1、生猪生产保持平稳。2010年清远主要是依靠生猪出栏、家禽出栏、禽蛋和蚕茧产量的增长拉动,致使牧业产值完成55.32亿元,增长6.6%。自温氏集团从1991年进驻清远以来,每两年就在一个县区建立分公司,目前已开设了八家分公司,生产规模不断加大,如今养猪专业户大大增加,饲养温氏猪苗的农户遍及全市。全市有能繁殖母猪15.25万头,下降4.2%。按一头母猪一年产子猪18只计算,我市全年可产猪苗274.5万头。我市目前的生猪养殖状况是散户减少,规模饲养户增多。2010年末生猪存栏达140.09万头,下降3.9%;全年生猪出栏196.23万头,增长9.6%;猪肉产量14.0万吨,增长9.8%。
2、牛羊家禽发展形势良好。家禽养殖方面,随着天龙公司“凤翔麻鸡”鸡苗生产规模的逐渐加大的拉动,加之我市家禽价格上涨幅度较大,养殖户增多,导致清远家禽出栏量也有所增加。全年家禽出栏4879.44万只,比上年增长0.7%,其中:出栏鸡3232.18万只,增长2.2%;出栏鸭901.96万只,下降8%;出栏鹅700.41万只,增长2.3%。年末家禽存栏1992.01万只,增长5.9%。禽肉产量7.62万吨,增长0.6%;禽蛋产量1.01万吨,增长6.8%。
2010年全年牛出栏3.33万头,增长2.7%,牛肉产量0.37万吨,增长1.1%;羊出栏4.78万头,增长4.1%,羊肉产量0.09万吨,增长4.7%;牛羊肉价格因消费需求增加而逐步上涨,牛、羊肉平均价格分别为41.6元/公斤、34.8元/公斤,活鸡、鸡蛋的平均价格为24.5元/公斤、9.3元/公斤。
3、水产品总量稳步增加。2010年,水产养殖面积1.71万公顷,增长1.8%;水产品产量10.43万吨,增长7.8%,全市渔业产值10.10亿元,增长10.8%。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我市的水产养殖新增了两个专业养殖场,进一步提高养殖技术,提高单产,增加名优品种的养殖;二是价格的上涨。“青、草、鲢、鳙”四大家鱼价格,环比增幅均在3—5%之间。
(五)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和增加值持续增长
初步核算,2010年清远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6.73亿元,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102.84亿元,增长4.2%;林业产值13.96亿元,增长10.5%;牧业产值55.32亿元,增长14.5%;渔业产值10.10亿元,增长10.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4.24亿元,增长0.5%。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20.05亿元,增长7.2%。
(六)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经省统计局核定,2010年清远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6385.65元,其中:工资性收入3932.69元,占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61.6%;家庭经营收入1994.05元,占纯收入的比重为31.2%,其中一、二、三产业的结构比例为78.8%、7.2%、14.1%。人均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分别为257.64元、201.28元。全市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由上年的2.60:1降至2.47:1,城乡居民收入比进一步缩小。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农产品价格波动较大,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2010年上半年,受产能相对过剩影响,畜禽价格持续低迷,同时,饲料原料价格不断上涨,养殖户普遍亏损,生产积极性受到打击。第三季度,畜禽价格逐步回升,但生猪存栏下降显示养殖户信心仍有待恢复。一是生猪价格曾经大幅下跌。1月中下旬以来,广东生猪价格不断下跌,上半年全省生猪价格同比下跌7.9%,猪肉价格下跌12.0%。持续3个月时间,自繁自养的养殖场每出栏一头生猪约亏损150元,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下降。第三季度,生猪价格恢复性回升,但前三季度全省生猪价格仍下跌5.7%,猪肉价格下跌10.9%。二是肉鸡价格较为低迷。上半年全省肉禽价格上涨2.5%,但肉鸡价格下跌0.6%。肉鸡价格方面,上半年快大鸡在9-10元/公斤间波动,在成本线之上,略有盈利;麻鸡比快大鸡高出0.4元/公斤,在成本线左右;优质肉鸡价格低迷,处于10-11.6元/公斤之间,养殖户普遍亏损。第三季度,肉禽价格上升,前三季度肉禽价格上涨3.6%,养殖户扭亏为盈,但前三季度肉鸡价格仍下跌0.3%。
(二)农业生产成本上涨,影响农民收入的增加。
2010年,化肥、农药、饲料原料等生产资料价格,以及地租、人工价格、运输费用等均在高位运行,并呈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增加了农民的生产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三、确保农村经济平稳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用足用活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业技术推广力度
2011年,各级政府的惠农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加强,一方面要用足用活用好现有的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以及农业保险等多项惠农政策,把政策惠农的效用发挥到最大。另一方面要争取更多的国家和省的政策支持,扩大政策覆盖面和受益面。持续加大机耕、机播、机收等农机化技术的推广,千方百计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和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二)加快农业产业发展,推进农业结构调整
着力抓好粮食、植物油、畜禽、茶叶、果蔬、竹木六大产业的整合,着力培育竞争力强、带动力强的大型龙头农产品加工企业,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份额。继续抓好大宗农产品优势产区建设,积极发展地方特色农产品,稳定提高水果、油料、蔬菜等主要经济作物生产能力,发展高产、优质、生态的农业。
(三)积极推进畜禽水产养殖,确保畜牧业稳定发展
开展畜牧业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制定和推广标准化规模养殖相关标准和规范,启动实施生猪、家禽标准化养殖示范创建,增强示范带动能力。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生猪生产扶持和调控政策,落实中央稳定生猪生产的各项政策,建立生猪储备制度、生猪生产预警机制指导生猪生产和销售。调整完善市场价格监测体系,理顺供需关系,保持肉价稳定。狠抓重大动物疫病防控。重点做好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禽流感和蓝耳病监测,强化免疫预防。充分利用本地资源和区域特色产业,加强对常规水产品、名特水产品、出口优势水产品和城郊休闲渔业的分类指导,巩固和扩大名特优水产品养殖区域。
(四)着力促进就业创业,拓宽农民增收空间
优化农村创业环境,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推进新型城镇化,鼓励外来客商投资农村,引导在外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办好农民培训工作示范点,提高农民就业能力,以市场需求和农民需要为导向,帮助农民掌握科学种养技术和就业技能。着力健全劳务输出促进机制,组织召开返乡农民工专场招聘会,为返乡农民工重新找到就业岗位,落实贷款发放、税费减免等方面的扶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