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半年清远市农民收入情况分析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11-08-16

 

 

   近年来,清远市贯彻落实中央和省 “三农”方针政策,大力促进“三农”发展,农民从惠农政策中得到更多实惠,收入持续增长。

 

现将2011年上半年我市农民收入情况分析如下:

基本情况

一、全市农民收入保持稳步增长。在各地经济稳步复苏、农民工就业形势继续好转、薪酬水平提高以及农产品价格上涨等因素拉动下,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收入在去年较高增长的形势下,今年上半年省局反馈数据为4440.7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0.3元,同比增长10.5%

二、工资性收入是各地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占现金收入比重近六成。随着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战略的深入实施,再加上企业效益明显好转,从而带动农民薪酬水平的提高。2011年上半年全市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467.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425.5元,增长20.8%占现金收入比重的55.6%;工资性收入增长对现金收入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01.2 %,直接拉动现金收入增长10.6个百分点。

三、农民家庭经营收入仅增长1.7%占现金收入比重比去年有所下降2011年上半年我市家庭经营性收入1583.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6.6元,增长1.7%,占现金收入比重的由去年的38.7%下降到今年的35.7%。其中:第一产业经营收入1050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1元,下降3.7%,占其家庭经营性收入比重的66%;第二产业经营收入97.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1.8元,增长13.8%;第三产业经营收入435.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5.1元,增长14.5%。其原因是:一是有四个县(市、区)的家庭经营性收入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主要是第一产业经营收入的下降。其中:佛冈县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下降最多(13.9%),并且佛冈县第一产业经营收入下降7.9%。例如在佛冈县的家庭经营性收入中第一产业现金收入主要来源于种植柑桔的收入,从样本户记帐资料显示,种植业的主打产品“柑桔”今年少收了近30多万元收入(这一数据主要反映在二月份的柑桔收入减少中),人均减少近630元。该项收入是直接影响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入的一大原因;二是由于今年开春以来雨量偏少,影响农作物的生产;三是去年上半年是一些养鱼大户的收成期,收入比较可观,而今年由于成本较高,均持观望态度,不敢贸然投资,造成收入下降。同时第二、三产业发展滞后也致使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减少。这既有我市工业化、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农民转移二、三产业就业较充分的因素,但也表明了从农业内部挖潜增收的空间仍然广阔。各县(市、区)要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四、财产性收入降幅较大。2011年上半年我市财产性收入140.7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0.4元,下降22.29%,占现金收入比重的3.2%。主要是随着国家逐渐收紧银根,控制贷款政策进一步落实,原来投资到股票、债券行业的资金就少,现在更不敢贸然投入,。另外,一部分土地前两年已征用,现在村集体土地较少,村集体分红减少,再加上去年国家有一项目(西气东送)要经过龙山镇白沙塘村(其中一个样本点),征用土地而发生的收入今年没有了,导致我市土地征用补偿下降。

五、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消费水平总体增长2011年上半年我市家庭现金支出3238.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14.8元,增长7.1%其中生活消费支出2520.4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18.4元,增长14.46%经营费用支出524.3元,减少52.6元,减幅9.12%;税费支出5.5元,减少3.3元,减幅37.64%;财产性支出1.2元,减少10.5元,减幅90.02%;转移性支出134.3元,减少68.1元,减幅33.64%

在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支出中,生活消费支出占77.8%,是农村居民现金支出的主要部分,因此农村居民生活消费支出的增长直接导致农民现金支出的增加。导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增加的原因:一是今年上半年我市的肉类、大米、水果、禽蛋等农副产品价格快速上涨;二是烟酒等副食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上涨;三是居住类价格增长。各类消费品价格普遍上涨严重影响了我市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

对下半年实现农民增收几个建议

一、壮大发展县域经济,扎实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巩固农民的务工收入。工资性收入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要继续壮大发展县域经济,深入推进产业和劳动力“双转移”,进一步增强吸纳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能力,增强农民工就业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农民就业竞争力。严格落实职工最低工资标准,切实维护农民工权益,努力稳定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落实普农惠农政策。从清远市农业生产布局看,农业生产主要分布在中、北部,为此,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对普农惠农政策的层层落实,从减轻农民负担和农业科技入户、农业生产补贴、资金贷款等全方位支持农业生产,使广大农民享受到更大的政策待遇,得到更大的实惠,确保农民的家庭经营收入稳定增长。

  三、推进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全面推进农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贫困户低保制度,使农村居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贫有所保。同时
,加大我市山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减低农民生产生活成本。

各地要牢牢把握“三化同步”,着力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性收入

四、加大统筹城乡体制改革力度,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要加快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土地承包经营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和宅基地使用权的确权、登记和颁证工作,做好保护农民财产的基础性工作。加快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平台,鼓励农民以转包、租赁、互换、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使农民稳定获取土地租金收入。加快建立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机制,让农民获得新的增值空间,增加农民的红利收入。

 

2011年上半年农村居民现金收支情况表

 

 

2011年上半年

2010年上半年

增减值

增长(%

比重(%

一、期内现金收入(元)

4440.7

4020.4

420.3

10.45

100

 1、工资性收入

2467.5

2042.0

425.5

20.84

55.6

 2、家庭经营收入

1583.4

1556.8

26.6

1.71

35.7

 3、财产性收入

140.7

181.1

-40.4

-22.29

3.2

 4、转移性收入

249.0

240.5

8.6

3.56

5.6

二、期内现金支出(元)

3238.9

3024.1

214.8

7.10

100

 1、家庭经营费用支出

524.3

576.9

-52.6

-9.12

16.2

 2、购置生产性固定资产支出

53.2

22.3

30.9

138.34

1.6

 3、税费支出

5.5

8.8

-3.3

-37.64

0.2

 4、生活消费支出

2520.4

2202.1

318.4

14.46

77.8

 5、财产性支出

1.2

11.6

-10.5

-90.02

0.0

 6、转移性支出

134.3

202.4

-68.1

-33.64

4.1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