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省委、省政府有关农业农村工作的部署和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六届人大一次会议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桥头堡”战略,围绕“加快四化进程,建设幸福清远”这个核心,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加快现代农业强市建设步伐。
一、上半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一是农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据测算: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产值达89.5亿元,同比增长5%,与一季度增速持平,比全省增速(3.8%)提高了1.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产值40.9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9.2亿元,增长6.8%;牧业产值33.1亿元,增长5.8%;渔业产值3.5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7亿元,增长3.5%。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6亿元,同比增长4.8%。比一季度增速(4.6%)提高了0.2个百分点。其中:农业增加值29.6亿元,增长3.7%;林业增加值7.3亿元,增长6.8%;牧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5.8%;渔业增加值2.2亿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1.1亿元,增长3.5%。
2011年以来我市农业总产值增速情况
二是农业生产平稳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市落实春耕春种计划面积267.37万亩,同比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5.66万亩,与上年同期持平;蔬菜作物播种面积62.77万亩,同比增长2.7%。
水果产量29.5万吨,增长14.5%。生猪出栏量121.7万头,增长19.8%;家禽出栏量2611.27万只,增长7.6%。
此外,上半年全市肉类总产量12.92万吨,增长15%;其中:牛肉产量0.19万吨,羊肉产量0.04万吨,分别增长6.2%和11.7%。禽蛋产量0.66万吨,增长26.1%。牛奶产量0.93万吨,增长1.9%。蚕茧产量0.76万吨,增长0.3%。
三是农民收入增速明显加快。据农村住户800户的资料初步推算显示:2012年上半年我市农村居民期内现金收入5338.79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98.09元,同比增长20.2%,比上年同期增幅(10.5%)提高了9.7个百分点,比全省增速(15.3%)提高了4.9个百分点,比全国增速(16.1%)提高了4.1个百分点。其中:工资性收入2820.25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52.71元,增长14.3%;家庭经营现金收入2099.33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15.9元,增长32.6%。由于今年农产品价格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吸引不少外出务工人员留在家乡发展农业生产。
2011年以来我市农民期内现金收入增速情况
二、主要问题
一是农资价格继续上涨,生产成本增加。
今年种子、肥料等农资价格和人工、土地租金继续上涨。如:杂交水稻种子零售价平均每公斤同比涨13%左右;去年以来肥料价格一直呈走高态势,各品种价格普遍上升10%左右。生产成本的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生产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可持续发展。
二是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市场销售不容乐观,制约着农民增收。
受市场供求关系影响,肉猪价格目前在低位运行。生猪价格持续走低。4月11日肉猪出场平均价格为14.61元/kg,与春节期间相比跌了15%左右,5-6月份肉猪平均价格在13.7元/kg,比4月最高价时又下降了近10%。并跌破了猪粮比6:1的盈亏平衡点。价格在低位运行,造成养殖效益不断下降,甚至出现亏本现象,造成“养猪不如卖猪”的现象,从而影响了生猪饲养户的积极性。
三、全年走势预测及对策建议
如不出现大的自然灾害和重大动植物疫情,2012年我市农业农村经济可望继续保持稳定发展,初步预计全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左右。下一步,我市农业农村工作应着力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全面落实中央1号文精神,坚持科教兴农,把农业科技摆上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实施农业科技重大专项,集中科研力量重点突破农业重大关键技术和共性技术,加快发展现代种业,加强农技推广和转化应用。
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管理。
加强对化肥、农药、种籽等主要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市场的监督管理,采取有力措施平抑农资价格,坚决打击哄抬紧缺农资价格的非法行为。深入开展农资产品打假专项行动,严厉打击制假售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切实维护农民利益,确保农业生产质量安全。
三是加强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
加快培育农业合作组织特别是产销合作组织。加强市场信息和销售服务,组织发动农产品流通大户、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组织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减少流通中间环节的交易成本,提高农产品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