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迷雾 透视陶瓷产业 转型升级 不畏登高望远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16-01-22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新常态下清远陶瓷行业发展概况和转型升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陶瓷产业 转型升级 分析

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宏观背景下,政府驱动、市场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已成趋势。自清远陶瓷产业调整发展战略,实施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以来,不仅在努力帮助陶瓷企业走出困境,而且为了陶瓷产业的再次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然而,随着清远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深入开展,同时也暴露出了一系列尖锐的问题,使得产业转型之路的发展遇到了巨大“瓶颈”。陶瓷企业当前面临的这种占地大、耗能高、污染重、产出低、创新动力不足,加上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和受制于房地产市场的不景气,瓷砖市场销售形势开始急速下滑,有些企业生产线因此而关停或改线。如何穿越陶瓷产业迷雾,走出困境,推进我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

    一、清远陶瓷产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陶瓷产业发展概况

清远是全国三大陶瓷原材料生产基地之一,陶土资源十分丰富。其中优质陶土总储量6500万吨以上,许多陶瓷黏土原材料还直接销往外地,资源优势十分明显。2013年我市陶瓷制品行业增加值30.37亿元,占全省陶瓷制品行业增加值的19.67%;瓷砖产量 6亿平方米 ,占全国瓷砖产量的6.2%是国内举足轻重的瓷砖生产基地。2013年经济普查显示,全市陶瓷企业109家,规模以上陶瓷企业39家,陶瓷窑炉生产线144 条,其中抛光砖生产线73条,生产能力4.35亿平方米,卫浴生产线63条,卫浴制品生产能力134万件。

陶瓷产业既是清远的资源优势产业,也是传统产业。清远陶瓷产业发展起步早、成长慢。据统计,陶瓷产业总产值占全部工业总产值比重始终未突破两位数。2002年开始,清远大力引进建筑陶瓷企业,很多佛山、东莞等地陶企选择了清远。历经13年多浮沉,陶瓷产业逐渐成为清远支柱产业,为清远经济发展、城镇化建设、解决就业发挥了较大的作用。2014年规模以上陶瓷产业增加值38.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9.73%,税收5.29亿元,占9.38%,从业人员3.3万人占15.22%

 

纵观历史,清远陶瓷产业经历过多次转变,管理从分散经营到集团管理,体制从集体、国企到合资、民企,窑炉从烧煤到烧油、再到烧气(煤制气和天然气),每次转型和升级陶瓷产业都面临大浪淘沙、跌宕起伏。

    (二)现阶段转型升级基本研判

清远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现状基本研判可用三句话概括:效益明显进步,水平依然不高,矛盾仍然突出。

    1.效益明显进步。近三年来,清远先后出台了《清远市陶瓷行业综合整治工作方案》等系列转型升级措施和《清远市推动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实施办法》等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投入、科技创新循环化改造,在鼓励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给予最高300万元的支持。在多项举措促进下,陶瓷企业纷纷投入资金,改造提升传统陶瓷生产线、引入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主动切入高端产品,加快陶瓷产业提档升级进程。陶瓷企业质效和万元产值能耗取得明显进步2012年到2014年规模以上陶瓷产业工业增加值和税收逐年同步稳定增长。增加值:2013年增长30.2%2014年增长25.9%;税收:2013年增长47.7%2014年增长8.7%万元产值能耗2013年比2012年下降了0.06个百分点、2014年又比2013年下降了0.21个百分点。据统计,2012-2014年省、市安排清远陶瓷企业技改投资6.7亿元(不含企业自筹),技改升级陶瓷生产线 8条。如广东家美陶瓷有限公司2013-2015年投入2.1亿完成技改项目多达204项;港陶瓷有限公司结合自身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6000型喷雾塔升级改造技改项目,更换新型高效节能燃气喷枪以及加大产能,节能量为2010.43吨标准煤,通过单耗数据计算所得实际节能量为2025.98吨标准煤,2014年将风管改造后,有效提高窑炉余热回收利用,更加节约用电;广东天弼陶瓷有限公司投入1.0413亿元对设备进行改造和技术提升,自主研发《陶瓷粉料下料装置及其下料方法的研究与应用》;宝仕马陶瓷有限公司将老式水煤气喷枪改造成高效节能型喷枪,节约能耗2200吨标准煤,电机能耗提升3347千瓦时,节约电量50万千瓦时,为节能减排做出了努力。

2. 水平依然不高。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以来,陶瓷产业仍以粗放生产方式为主,“质” 水平提升不高。2013年丰城、清远两地陶瓷产业数据对比看,江西丰城市陶瓷产业生产线38条,产量0.91亿平方米,贡献总产值94.57亿元,增加值22.91亿元,增加值率24.23%,税收3.23亿元,每平方米瓷砖贡献增加值25.17元、税收3.5元;清远市陶瓷产业生产线144条,产量 6亿平方米 ,贡献总产值130亿元,增加值30.37亿元,增加值率23.34%,税收4.86亿元,每平方米瓷砖贡献增加值5.06元、税收0.81元。就此数据对比看,我市五分之四的增加值拱手让出,四分三的税收收不回,企业生存之道,拼的就是“量”字,而不是“值”。

 

 

3.矛盾仍然突出。一是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形势仍不乐观。

近三年,陶瓷行业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别为:2012年的0.890万吨、1.248万吨;2013年的1.051万吨、1.473万吨;2014年的1.214万吨、1.702万吨,我市陶瓷企业的减排设施均不符合国家认定减排的条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减排量未得到国家认定;二是陶瓷企业推进“煤改气”窑炉烧制进展缓慢,仍然抱守“煤转气”水煤气传统窑炉烧制的状况比较普遍。目前,清远市陶瓷生产企业普遍使用水煤浆及煤制气为燃料,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粉尘对环境造成较严重的污染,产生的酚水、焦油存在泄漏风险。虽然陶瓷企业治理污染的投入不断增加,但污染问题始终未能得到解决,所以,清远陶瓷产业整体水平依然不高转型升级怎么转?升级到什么程度?多数企业心里没数。在一系列“陶瓷新政”之下,低产能陶瓷企业四面楚歌、处处碰壁,再加上国家对房地产企业调控对陶瓷销售的影响、国外市场的疲软,一些低端陶企面临生存困境,或者裁员,或者停产甚至破产;高产能陶瓷企业也正面临用工、用气、用电、用地及原材料紧张等成本上涨和产品销售乏力、库存增加等压力,企业矛盾日显突出。陶协业内人士指出“对于陶瓷企业来说今年是很艰难的一年,国内很多陶瓷企业考虑外迁,有新的‘腾笼换鸟’之举”。

 二、陶瓷产业转型升级的制约瓶颈和发展困境

(一)生产工艺和设备陈旧制约转型升级

生产工艺和设备陈旧制约企业转型升级。对于陶瓷生产企业来说,生产一个产品,一般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工艺如下:

 

这种生产工艺决定了企业的粗放式生产。这种粗放式生产的生产工艺和设备陈旧难以根治高耗能、多粉尘和硫氮氧化物及酚水造成的污染。近年来,陶瓷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压机的吨位从原来的4000吨发展到如今的7500吨;窑炉生产线从原来的100多米发展到现在的400多米长宽体窑;印花技术从滚筒到丝网,再到现在行业最流行的喷墨印刷技术。一次又一次的技术变革在陶瓷生产企业中转换成直接生产力,为推动整个产业转型升级做出了巨大贡献。虽然陶机设备在不断地更新换代,但是清远陶瓷企业在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方面大都满足于现状,工艺设备和技术水平还落后于江西的丰城市。据统计,目前清远陶瓷生产企业中有60%以上的生产线依然是前几年建线时候的设备,尤其是“煤制气窑炉”,有些设备已陈旧老化,不利于节能减排,企业也不愿淘汰。制约瓶颈:企业普遍认为在目前市场不利的情况下,企业在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方面的投入会使企业生产成本徒增,在市场不景气的情况,生产成本难于收回,企业转型升级积极性不高,企业有“想法”,但不敢有“做法”,从而制约了陶瓷产业的转型升级。

(二)产品转型扩张用地紧张制约转型升级

据调研了解,目前清远还没有企业生产薄板砖,100%的企业都是生产厚重的传统瓷砖。从源潭、禾云两地企业产品展厅可以看出:清远瓷砖生产企业一味地求“厚”、求“大”、求“重”。近年来,国内陶瓷生产原料资源越来越紧缺,而新建的陶瓷生产线数量却又在不断的增加,以至于原材料价格飞涨,瓷砖生产成本居高不下,企业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加快清远陶瓷转型升级可以创建自主品牌,从“厚砖”转“薄砖”的产品生产模式入手(瓷片厚度一般为56mm,抛光砖厚度为812mm,而薄板砖的厚度往往只有上述产品的一半左右)。如果生产“薄砖”,每一片砖会省一半的原材料和能源。但是转型生产新品又要扩张新线,用地紧张,指标难落实,许多陶瓷企业开办至今土地证仍未有效解决。如广东清远蒙娜丽莎建陶有限公司在转型升级中想在清远带头吃这只“螃蟹”,计划在清远扩产新的生产线,可是因土地使用问题,影响资产评估,影响企业上市,从而影响企业扩产新的生产线落地。

    (三)园区基础功能不全产业链不完善制约转型升级

    东鹏提出的《关于车辆通行费次票的问题》,从 201511起,清远市在广清高速、广乐高速的清远收费站出口,实行双向代收非清远市籍车辆通行费次票。它否定了“一次进入当天有效”的常规,而是按10/次标准。目前珠江三角洲城市实行年票互通,而清远的双向收费,加重了车主的负担,也大大增加企业的运输成本。又如清远源潭陶瓷园区存在配套不足题,企业提出缺乏市区来往陶瓷园区的公交车路线,交通非常不便利,导致园区员工生活不便利,也加剧招工难问题;生活配套设施跟不上,学位紧张、就医难,员工业余生活枯燥等;还有云龙工业园提出的园区生活用水困难等问题,都制约着转型升级。

(四)新、旧“三大难”叠加效应制约转型升级

旧“三大难”:资源高耗下降难、环境破坏治理难、产出低下总部引进难;新“三大难”:企业融资难、产业创新难、市场转好难。在新旧“三大难”叠加效应作用下,企业盈利薄,生存空间小。陶瓷产业消耗本地大量的资源,尘土飞扬、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量居高不下,环境破坏,产出还是如此之低廉。其主要原因:产业链不完善,企业总部多数不在清远,清远企业没有自主定价权,创新研发前不靠“村”,高端销售后不着“店”,运输环节超不靠“谱”,生产环节废不顾“忧”。如今旧“三大难”余留的问题还没来得及解决,新“三大难”问题也越演越烈,在新、旧“三大难”市场倒逼的情况下,清远陶瓷企业又迎来一次“洗牌”,陶瓷产业正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三、省内外经验借鉴与启示

(一)佛山市陶瓷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做法

陶瓷是佛山市传统优势产业。在转型升级之前,佛山全市共有陶瓷生产企业400多家,从2007年开始,该市实施产业转移战略,按照“扶持壮大一批、调整提升一批、淘汰转移一批”的发展目标,推进陶瓷企业转型升级,对全市部分品牌比较集中、能耗高,能源消耗严重的陶瓷生产企业进行关停转移,实行陶瓷生产企业整治和产业环境优化,经过三年的整治和提升,保留了62家企业,并全部实现清洁生产和生产工艺再造,从生产基地转变为总部、会展、物流和信息基地,成功地实现了陶瓷生产企业的转型升级。该市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经验有如下几点值得借鉴:一是要有长远的战略发展规划;二是要有完善的政策支撑体系;三是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四是要大力推动自主创新;五是要重视品牌建设;六是要推动绿色发展;七是要推动质量与效益双提升。

(二)丰城市陶瓷企业转型升级主要做法

    丰城市位于江西省中部,是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市之一。 丰城高新区于2012年底被评为省级重点园区,目前正在申报国家级高新园区。园区内有和美(马可波罗)、东鹏、斯米克三家陶瓷企业,还有一家陶瓷配套企业宏瑞新材料公司。2014年该市非金属矿物制品(主要是指陶瓷)完成工业总产值116.37亿元,增加值28.25亿元,税收4.54亿元。该市陶瓷企业转型升级成功经验有如下几点值得借鉴:一是要进入园区统一管理。该市新引进的陶瓷企业全部进入丰城高新园区,进行统一管理;二是要适当提高企业引进门槛。从引商转变为选商,要考虑选择知名度、美誉度较好的企业,重质量,不求过多的数量。自成立高新区以来只引进三家陶瓷企业,便于管理;三是要予以政策上的扶持。为了扶持鼓励企业发展,当地出台22条有关优惠政策。在土地利用、税收、用工等方面予以优惠;四是要给企业贴心的服务。对于陶瓷企业,实行干部服务专员制,园区常委以上领导挂钩及相关部门上门提供对口服务,切实跟踪和帮助企业解决土地、用工、用水、用电等问题,鼓励和支持企业申报省、国家高新企业,市领导还带领陶瓷企业到省里争取用气价格优惠,结果每立方便宜了0.2元左右,为企业降低了生产成本。

     、清远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对策和建议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吸收他人好经验,反思当地的现实。清远陶瓷产业转型升级不是“弃”,而是要演好这台大“戏”。产业升级往高处登,转型往远处望,做优做强陶瓷产业,最终目的量增质更优。

    (一)顶层设计有力度,部门服务上水平

    借鉴丰城市经验,在顶层设计上建议由一位市委常委及以上领导担任常任总指挥,以统筹各部门、各方面力量形成有力度的合力,倒逼部门服务上水平,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上台阶。一是成立机构组织,建立工作机制,在顶层面上有切实可行的工作制度。实行干部服务专员制(对口兼职服务管理制度)及时帮助企业反馈信息到顶层,及时解决企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做到给企业的贴心服务。二是尽快形成各部门的智库合力,信息共享,加强监管,解决问题会事半功倍。要求每一位服务专员业务能力强、知识面广,除自身部门业务外,还必须了解其他部门与挂点企业相关的业务,以达到信息共享,提升专员的服务管理能力,从而倒逼部门服务上水平,倒逼企业转型升级上台阶建议政府在广泛征求各相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正式列举部门服务管理清单,编印专员服务管理手册。

    (二)登高望远定目标,长远规划谋发展

借鉴佛山市“扶持壮大一批、调整提升一批、淘汰转移一批”的经验,建议政府从登高望远的思路去制定好现阶段目标和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并根据现阶段目标锁定好实施计划。以控制企业数量,壮大产出总量为原则,制定发展目标,对规模小品牌档次低、土地闲置浪费大、能耗高,排放严重的陶瓷生产企业进行关停转移,实现陶瓷产业整治和产业资源优化。

一是分类对待,明确指向。明晰政府对陶瓷产业发展的科学定位和要求。建立现有陶瓷行业企业数据库,将企业分为ABC三个类别,抓大放小、腾龙换鸟。并在清远主流媒体进行公示。重点分类标准参考方面:历年与政府沟通、支持配合政府相关统计、协税护税等相关工作的作为首要条件。总部落户清远的作为第二要件,现有生产线先进程度和环保要求作为第三要件。往年纳税大户和中型纳税企业,尽量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尽量说服将其总部落户在清远,或作拟视总部处理。作为小企业,限期将其总部迁入清远。以纳税区库留成部分作为参考依据,设立总部落户奖。

二是着眼长远,统筹谋划。充分发挥清远的瓷土资源优势,建议发改部门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出我市陶瓷产业中长期战略发展规划,在谋篇发展空间布局上,要考虑完善和延伸陶瓷企业产业链。

三是明确标准,倒逼升级。经信和环保部门制定好现阶段我市陶瓷产业转型升级节能减排具体目标、实施方案,排出明确的时间表,指名和辅导落实到每个企业。建议政府设计一套扶持陶瓷企业发展的评价体系:单位能耗的产出、单位土地的产出、税收的最低标准、节能减排达标的系列指标评价体系,对不按要求和不适应市场的企业采取“挤出”效应,以优胜劣汰方式淘汰“出局”,对在转型升级做得好的企业进行鼓励,尤其强调陶瓷产业总部经济落户在清远的鼓励

1.鼓励陶瓷企业加大环保投入争取达标。通过对现有污染处理设施进行改造,陶瓷生产企业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达到《陶瓷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25464-2010)及修改单规定的排放标准:喷雾干燥塔、陶瓷窖烟气颗粒物限值30 mg/m3二氧化硫限值50 mg/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不超过180mg/m3,厂界颗粒物小时平均浓度小于1.0mg/m3;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符合总量控制要求。市级财政对达到标准的企业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未完成年度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企业予以通报批评,一律不给予相关扶持优惠,对其新建高耗能投资项目和新增工业用地暂停核准,并减少企业生产用电指标。

2.鼓励陶瓷企业开展清洁生产。要求规模以上陶瓷生产企业全部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并按比例完成方案中全部清洁生产技术改造改造项目。对表现突出的企业进行表彰或奖励。对获得国家、省立项并实施的陶瓷行业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重大项目的陶瓷企业,项目取得突出节能环保效益的,市级财政按项目投资金额在市节能专项资金中优先给予支持。积极支持企业环境在线监测系统和能源管理中心的建设。将能源消耗、污染物排放等信息纳入实时监测分析。开展能效水平达标活动,建立陶瓷行业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鼓励陶瓷企业向能效标杆企业指标靠拢。建立健全企业能源管理体系,实施能源利用全过程管理,促进陶瓷企业节能工作标准化、系统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深入推进我市节能降耗工作。按照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标准安装能源在线监测设备并通过专家验收的,在争取国家、省有关奖励资金的同时,市级财政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

    (三)转型升级新思路,产业新政增质效

关键是要抓住上述穿越陶瓷产业迷雾分析出来的这个“量”字和“值”字,转变转型升级新思路,把指挥棒牢牢掌握在自已的手中。一是把控好瓷土原材料进厂口。瓷土属非金属矿资源,归国家所有,建议国资委矿产资源公司介入,统一开采,集中料配送,把控好非法开采和各厂用量指标。一来杜绝清远瓷土原材料资源“南下、北上”廉价贱卖,造成资源流失;二来对用量大、产值低的企业进行限量供给,倒逼其转型升级。这类企业无外乎是设备落后浪费大、效益低或者是总部引不来,靠量求生存、高端价值在外的“车间”型企业;二是把控好运载产品或半成品离开清远的出口。交通部门利用科技手段,电子监控、电子地磅等设备分析测算相关数据,将结果报顶层,供顶层决策参考;三是把控好资源调节关口。通过开征资源税和治超费合理调节陶瓷产业资源使用量,使地方税费增加又可弥补转型升级做得好的企业鼓励性经费不足;四是把控好税收管理关口。针对清远现行陶瓷行业经营的特点,税务部门要全面掌握陶瓷产业生产的单耗率、产出率、用电量和其他能耗等资料,完善纳税评估模型体系,加强增值税、所得税等税源管理,实行税负预警管理;五是把控好土地使用关口。开展对陶瓷企业的用地税收产出率进行考核,国土部门尽快梳理我市陶瓷产业2000年以来企业年度用地基本情况,分析各企业土地产出率,已办理有效证和无证各多少,土地闲置率多少,以便于置换,编制出我市陶瓷产业土地使用科学规划。目前,仍有大部分企业尚有部分土地未办理土地使用证,在其办理土地使用证时,把用地税收产出率作为一个重要指标;六是切实提高陶瓷企业税收贡献率。目前陶瓷工业园土地使用税单位税额为每平方米3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土地使用税暂行条例》规定,县城、建制镇、工矿区土地使用税的单位税额幅度为(0.6-12元),可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提高土地使用税的单位税额,有效提高陶瓷企业税收贡献率。

 (四)创新平台新跨越,攻坚克难促腾飞

 除了继续完善原有的基地、中心和平台外,应抓紧筹建围绕以陶瓷产业服务为核心的新平台,充分发挥市场的主体作用。

 一是培育陶瓷技术公共研发平台和商业模式创新平台,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二是全面落实各级政府支持陶瓷产业发展提升的财税、金融、政府采购、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的政策。建立各级、各部门的联动协作机制,加大力度出台我市相关扶持政策,对重大项目和重点项目共同支持,集中力量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围绕产业链升级,市、区相关专项资金加大对陶瓷企业工艺革新、设备研发、节能减排、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总部基地建设、文化创意、品牌建设等发展提升项目的资金扶持力度;在政府采购中,优先对本市符合条件的产品进行采购、使用。

 三是加快建立全市工业天然气供应体系,增加我市天然气供应量,加快清新区工业天然气管网建设,扩大管网覆盖面,保障陶瓷企业生产用气,加快“煤改气”技改进程。

 四是加大力度引进陶瓷技术研发、陶瓷产品设计、陶瓷产业管理等方面的尖端人才,并健全人才引进配套措施,特别是对带项目来的高技术人才在住房、待遇、配偶工作、子女入学等方面在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

 目前,中国陶瓷产业正向配套设计转型,随着3D打印技术的推进、工业4.0成熟、互联网+深入,未来陶瓷产业必将面临更加残酷的竞争。需要政府搭建新平台,指导企业找到新路径,走上转型升级,引导陶瓷企业从生产较低端的建材陶瓷向生产多元化、高端化、精品化的工艺陶瓷、生态陶瓷、环保陶瓷、节能陶瓷、3D陶瓷及文化陶瓷转变,提升产业层次,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政府不断驱动和完善产业配套,加快发展陶瓷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营销会展、商贸物流等陶瓷现代服务业,延伸和拓宽产业链。企业如能抓住经济低迷时市场倒逼机遇,一步一步登高往上走,不断开辟新路径,一旦经济转入正式恢复性增长时,陶瓷产业将可得以转型升级,真正实现冲向高处自腾飞。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