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清远经济发展回眸与展望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10-02-12

2009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三促进一保持”的总体要求,大力推进“四个化”发展战略,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 全力开展“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和谐”各项工作,经济增速继续走在全省前列,并取得了GDP、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三项指标增幅全省第一,多项经济指标总量位居山区市首位的可喜成绩。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一、经济运行情况

经省核定,2009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855.2亿元,同比增长16.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03.6亿元,增长6.8%;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477.0亿元,增长18.8%;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274.6亿元,增长16.2%。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占GDP比重由上年的12.856.330.9调整为12.155.832.1

(一)工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工业生产是我市经济的中流砥柱,对GDP增长起着关键作用。受金融危机影响,一季度我市工业企业停产数达到108家,二季度之后逐步恢复生产,到年底有50家企业恢复了生产,企业效益也明显好转,截止11月底全市实现利润总额累计达28.7亿元,同比增长1.6倍。全年规模工业完成增加值490.7亿元,同比增长27%。其中轻工业完成增加值131.1亿元,重工业完成增加值359.6亿元,分别增长32%25.4%

(二)农业生产平稳增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努力克服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积极支农惠农,鼓励养殖业生产及经济作物发展,确保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62.78亿元,同比增长9%。农作物种植面积有所扩大,2009年总播种面积达到515.4万亩,同比增长2.4%,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68.8万亩,增长0.2%;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9.3万亩,增长 5.8 %。水果产量保持较快增长,产量达55.1万吨,增长47.6%。全年生猪出栏量达196万头,增长19.7 %;蚕茧产量1.92万吨,增长16.1%;水产品总量9.41万吨,增长12%

(三)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841.2亿元,同比增长19.3%。民间投资信心逐步恢复,全年民营投资完成460.8亿元,增长25 %。基本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完成投资264.4亿元,增长70.1%,拉动整体投资增长15.3个百分点。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41亿元。目前,清连高速、武广客运清远段已建成通车,飞来湖、清远水利枢、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正加紧建设。加大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力度,全年更新改造投资120.4亿元,增长82.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2.4倍。房地产开发投资受房屋销售市场形势向好的拉动,完成投资达90亿元。

(四)服务业增幅提升,消费需求旺盛。近年来,随着第二产业不断扩大,带动了我市服务业迅速发展。全年服务业增加值276.1亿元,同比增长16.1%,拉动经济增长5.2个百分点。生态旅游持续红火。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18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5.1亿元,分别增长26.4 %33.5%。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8.4亿元,同比增长23.1 %。其中城镇零售额209.8亿元,农村零售额98.6亿元,分别增长24.8%19.8 %。主要商品零售持续上升,保健药品和汽车类等商品需求旺盛。全年保健药品销售额同比增长62.3%;汽车销售16327辆,销售额19.02亿元,分别增长27%36%。房屋销售大幅飙升,全年销售面积达288.2万平方米,销售金额98亿元,分别增长1.3倍和1.7 倍。物价水平有所下降,其中居民消费价格水平同比下降0.5%;工业品出厂价格跌幅较大,下降7.7%

   (五)对外经济实现双增长,招商引资取得成效。出口和利用外资是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行业,自2008年第四季度起出现持续一年多的负增长,年初跌幅达到32%。随着各项政策的落实,以及经济基本面的稳定向好,下半年后,出口和利用外资跌幅逐步收窄,至年底两项指标均扭转下降局面,实现正增长。全年外贸出口14.1亿美元,增长2.8 %;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增长6.7%。全市共引进项目548个,合同投资金额905亿元,实际投入资金123亿元,增长87.4 % 

(六)财政收入持续增长,金融市场活跃。总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为我市财政收入增长提供了保障。2009年,来源于清远市财政总收入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6.08亿元。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0.04亿元,同比增长33.9%。远远高于全省增长10.2%的平均水平。12月末,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为821.9亿元、420.7亿元,比年初分别增长27.4 %53.6%

(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培训各类劳动力就业6.95万人次,其中双转移技能培训5.7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1.36万人次;新增就业人数6.3万人,实现再就业1.45万人。截止2009年末,我市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为26.1万人,比年初增加8700人,增长3.5%。全市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8381元,增长10.1%;农民人均纯收入5509元,增长12.7%。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496.56亿元。比年初增长13.7%。其中城镇居民储蓄余额314.01亿,增长11.7%;农村居民储蓄余额182.55亿元,增长17.4%

二、存在的问题

2009年我市经济发展取得了可喜成绩,确实来之不易。充分表明市委、市政府落实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措施得力有效,但我们也清醒看到,当前我市经济发展中仍存在以下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实力有待增强。我市经济增速虽然连续六年排在全省前列,但经济总量仍处在全省中下游。人均GDP和人均财政收入仅为全省的50%30%左右。企业总体效益也不够理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53.3亿元,仅占全省1.2%

(二)经济结构有待优化。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占85.5%。由于企业规模不大,市场竞争能力不强,又缺少科技含量高的企业,发展水平和质量受到影响。同时,第三产业的发展也有待加快。

(三)城镇化明显滞后。近几年,我市城镇化建设步伐虽然有所加快,但由于多数城镇只具备集聚小规模人口的功能,人口与产业的集聚度和承载能力较弱,导致城镇化发展水平滞后。全市城镇化平均水平仍在35%左右徘徊,远低于全省(63.4%)和全国(45.7%)的平均水平,在全省处于明显落后位置,与我市经济高速发展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第三产业的发展空间。

三、几点建议

为完成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对新一年经济工作提出的目标任务,我们建议着重抓好如下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加快由速度向效益、质量并重转变

坚持把结构调整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培育,提升工业发展质量。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尤其是要加大服务业基础建设力度,做大做强第三产业,实现经济增长由二产为主向二、三产业并重转变。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加快经济作物和养殖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作用,保证农业经济稳定增长。

(二)着力推动城镇化建设,加快产业和人口聚集步伐

加快产业聚集,大力推进产业园区建设,全力抓好“双转移”工作;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主动与珠三角对接,创造良好的宜居宜业环境。加快农民的市民化进程,适当降低农民进城门坎,鼓励农民转移到城镇就业和居住,为落户农民提供均等的住房、教育、医疗、就业等公共服务。
  
(三)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努力扩大消费需求

适时提高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标准,增加职工工资收入。落实好优抚对象补助标准和企业退休人员待遇政策,确保及时足额到位。加大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力度,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扩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覆盖面,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补贴和补助力度,努力增加城乡低收入群体收入。加快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消费环境,继续推进“家电下乡”和“农机下乡”工程。积极培育消费热点。稳定发展住房消费,着力发展服务消费、文化消费、旅游消费,扩大居民消费需求。促使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四、2010年展望

2010年我市经济发展既有许多有利条件,也有诸多不利因素。一方面,全球经济环境不断向好,以及国家和省扩大内需保增长政策成效的进一步显现,将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的基础。另一方面随着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粤北山区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以及武广客运专线的开通,我市发展的政策优势、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凸现,经济社会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风险尚未消除,贸易保护主义趋势加剧,发展仍然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因此,我们认为,2010年我市经济将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