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2012年夏收农作物预计简析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12-07-31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有效稳定了粮食种植面积,同时采取切实措施,抓好各生产环节的技术推广和指导,克服自然灾害等不利因素带来的影响,全市夏收农作物喜获丰收。

 一、农作物收获情况

全市夏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40.4万亩,同比增加3.43万亩,增长1.4%

(一)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32.72万亩、总产量38.97万吨,分别增长0.9%3.4%,单产293.6公斤/亩,同比增产7公斤/亩;其中:稻谷面积99.84万亩,总产量314万吨,分别增长0.8%4%,单产315公斤/亩,增产10公斤/亩;玉米面积27.43万亩、总产量6.66万吨,分别增长1%0.5%,单产243公斤/亩,减产1公斤/亩;各县(市、区)的粮食作物总产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二)经济作物:播种面积41.89万亩,增加0.98万亩,增长2.4%。其中:花生播种面积37.14万亩、总产量6.49万吨,分别增长2.4%3.9%;单产175公斤/亩,增产2公斤/亩;烟叶播种面积2.06万亩,总产量0.29吨,分别增长1.6%6.1%

(三)其他作物:播种面积65.79万亩,增加1.3万亩,增长2%。其中:蔬菜播种面积60.14万亩、总产量87.35万吨,同比增长2%4.7%;瓜类播种面积3.2万亩,总产量5.57万吨,分别增长0.3%1.2%

 二、增产因素

(一)天气影响。我市水稻生产秧期前期虽受到低温阴雨的天气影响;但中期雨量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禾苗分蘖、露田晒田和病虫害的防控;后期天气雨晴相间,有利于水稻开花灌浆,因此早稻成穗率、结实率较高。

(二)病虫害发生较历年轻。各级农业部门技术人员深入田间调查,对水稻监测虫情掌握较准确,及时发布病虫防治信息,全市没有出现重大病虫灾害情况。

(三)农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近年来我市大面积实施农田水利基础建设,生产用水资源得到有效保证,为农业增产提供了基础保证。
   
三、不利因素

(一)农业生产风险大。农业生产受到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双重制约,农业生产一方面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另一方面受到市场影响无法预测,在遭遇大的自然灾害时血本无归,在供大于求时物贱价廉,农业生产长期无法跳出这个怪圈,农民种养收益很难得到长效保障。

(二)农民种粮效益有待提高。根据有关部门提供的生产资料价格、劳力成本等核算资料显示,今年早稻的生产成本为860/亩,早稻按产量为315公斤/亩,按市场平均价为150/50公斤算,水稻利润约85/亩,一年种粮收入远远低于出外打工一个月。影响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对农民的增产增收也有一定的影响。

(三)劳动力素质偏低。目前普遍留守在农村当中的基本都是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偏低的人员,这些留守人员的素质局限其对新知识新技能的认知和运用,农业生产的良种良法难以得到充分的推广应用。

四、建议

(一)加强对粮食实际生产面积的监测,确保种粮补贴落实到位。2011年是我市实施种粮直接补政策的第8年,补贴的落实对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市场收购价,种粮收入都起到积极的作用,但目前各地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弃耕、丢荒或改种现象,如继续统一按分田面积进行补贴就难以体现其对种粮的促进作用。

(二)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切实改善基本农田耕地质量。通过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及改造,进一步改善农田耕作和运输条件,提高基本农田抵御灾害的能力,同时改良土壤质量,促进耕地平均产出水平提高。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