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06-04-05

 

2005年是清远经济社会发展史上值得大书特书的辉煌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坚定不移地推进“三化一园”发展战略,团结拼搏、扎实工作、开拓进取,经济运行进入了快车道,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城乡建设日新月异,各项事业全面进步,超额完成了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创建市以来历史新高。初步核算,全年实现生产总值(GDP315.7亿元,比上年增长2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2.5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增加值116.3亿元,增长48.1%;第三产业增加值126.9亿元,增长18.3%。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233740,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

市场价格总体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2.1%,其中粮食消费价格逐步平稳,全年上涨2.7%,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5%,但液化石油气、汽油等能源的价格上涨较快,分别上涨14.7%14.9%,而衣着类、家庭设备类、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交通和通讯类等价格略有下降。

城镇就业形势稳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22.6万人,增加2.6万人。其中制造业单位从业人员9.1万人,增加3万人。全年安排城镇待业人员0.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796人,登记失业率3.08%。全年组织劳务输出16.5万人。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我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经济总量还比较小,自主创新能力较弱,总体经济效益还不够理想,产业结构有待优化。二是土地、能源、适用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供给压力增大,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日益迫切。三是农民增收压力较大,破解“三农”问题仍需努力。四是区域经济发展距离有所拉大,加快边远山区发展任务艰巨。五是基础设施仍不适应经济快速协调发展需要,农业农村基础设施、交通设施、能源设施、城市设施等建设仍需加快。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保持适度增长。各级政府重视对农林牧渔业的指导,尤其重视做好服务工作,有效地做好防灾抗灾以及“禽流感”防治工作,确保农业农村经济的适度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107.52亿元,同比增长4.0%,高于全省平均增长水平。其中农业总产值61.4亿元,增长6.0%;林业产值5.7亿元,下降6.8%;牧业产值32.4亿元,下降1.4%;渔业生产发展较快,实现产值6.0亿元,增长11.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0亿元,增长47.9%

全年农作物种植面积681.9万亩,比上年增加13.8万亩,增长2.0%。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19.2万亩,比上年减少0.25万亩。经济作物面积362.7万亩,增加14万亩。粮食作物与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比例为4753。种植业与养殖业产值比例为61392005年末我市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已增加到126家,其中龙头企业有88家,年销售收入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龙头企业有50家。全年粮食产量106.2万吨,增长5.9%。蔬菜产量205.9万吨,增长6.6%。生猪出栏量213.3万头,增长10.2%。肉类总产量21万吨,增长0.7%

全年农业机械总动力77.5万千瓦。农村用电量3.8亿千瓦时,增长3%。化肥施用量(折纯)17.1万吨,增长23%。有效灌溉面积130万亩,增加1.1万亩;旱涝保收面积78.5万亩,增加0.6万亩;机电排灌面积18.1万亩,减少2.7万亩。农药使用量7066吨,增加192吨。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强劲。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92.6亿元,增长55.0%。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351.5亿元,增长76.6%,增速创建市以来历史新高。其中轻工业产值109.5亿元,增长77.2%;重工业产值241.9亿元,增长72.2%。各种经济类型中,国有企业完成产值37亿元,增长27.8%;集体企业完成产值4.8亿元,增长9.9%;股份制企业完成产值116.2亿元,增长100.5%;三资企业完成产值180亿元,增长74.4%;民营企业完成产值118.8亿元,增长110.2%2005年全市新增规模工业60家,完成产值49.8亿元。

工业品销售和出口大幅增长。全年规模工业实现销售产值339.6亿元,增长79.9%,其中出口交货值86.6亿元,增长81.8%

能源和原材料生产加快。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发电量49.1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5.9%;水泥产量827.8万吨,增长31.8%

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改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4, 比上年提高19.2个百分点。全年流动资金周转次数2.7次,比上年提高0.7次。全员劳动生产率人均67546元,人均增加13658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29.0亿元,增长76.5%。产品销售率为96.6%。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6.6亿元,增长60.3%,全年实现利润总额7.7亿元,增长98%。应缴增值税8.2亿元,增长38.7%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20亿元,比上年下降5.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195万平方米,增长13.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5.9亿元,同比增长41.6%,按省的口径计算(不含省在清远投资项目)增长44.02%,高出全省增速27.7个百分点。其中基本建设投资完成71.7亿元,增长37.8%;更新改造投资42.4亿元,增长32.5%;其它投资71.7亿元,增长41.5%;房地产开发继续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完成投资27.1亿元,增长68%;农村私人投资9.6亿元,增长58.6%;城镇私人投资3.4亿元,增长30.7%。从投资主体看,民营经济完成投资95.1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四成多,增长50%;外商及港澳台经济完成投资55.3亿元,增长58.7%;国有经济完成投资54.4亿元,增长14.5%。从投资的方向看,制造业仍是投资热点,完成投资100.7亿元,增长80.6%;全年竣工房屋面积563万平方米,增长21.4%;其中住宅面积350万平方米,增长36.2%;商品房住宅销售面积106万平方米,增长76.4%

投资的产业结构调整继续优化。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3.1亿元,第二产业完成投资133.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23.2亿元,增长61.6%。第二产业投资占主体地位。第三产业投资89.3亿元。

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投资得到加强。全年基础设施完成投资56.6亿元,增长25.4%。基础产业完成投资19.3亿元,原材料项目完成投资57.1亿元,能源项目完成投资22.4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在上年完成了“八路一桥”的基础上,又全面推进第二个“八路一桥”,其中大燕河至银盏一级公路加铺沥青改造工程、市区环城北段一级公路扩建工程一期清新大桥及引道工程已竣工。

 

五、国内贸易

 

市场销售增长较快。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9.8亿元,增长1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7.0%。其中城镇以上消费品零售额86.6亿元,增长20.2%;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3.2亿元,

增长18.1%。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11.1亿元,增长19.5%;餐饮业零售额18.5亿元,增长20.0%。从商品类别看,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中,食品饮料烟酒商品零售额7321万元,增长109.2%;服装鞋帽商品零售额2095万元,增长105.6%;家电音像制品零售额11713万元,增长32.1%;石油及制品销售额24.1亿元,增长56.1%;机电类商品销售额616万元,下降42.8%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17.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出口总额9.3亿美元,增长77.0%;进口额7.8亿美元,增长17.3%。实现贸易顺差1.5亿美元。

在出口中,一般贸易出口3.8亿美元,增长83.8%;来料加工贸易出口2.0亿美元,增长94.5%;进料加工贸易出口3.5亿美元,增长61.7%。从出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出口6359万美元,增长58.2%;三资企业出口6.4亿美元,增长52.0%;集体企业出口738万美元,增长20.4%;私营企业出口2.2亿美元,增长2.8倍。从出口商品看,机电产品出口2.1亿美元,增长101.1%;高新技术产品出口6299万美元,增长22.7%;服装2.6亿美元,增长101.2%;鞋类、塑料制品、玩具等轻工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18.8%24.0%85.9%

在进口中,其中,一般贸易进口3.0亿美元,微降6.4%;来料加工贸易进口1.9亿美元,增长95.8%;进料加工贸易进口2.4亿美元,增长42.8%。从进口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口6138万美元,下降59.0%;三资企业进口5.6亿美元,增长38.9%;集体企业进口299万美元,下降23.5%;私营企业出口1.6亿美元,增长43.6%

实际使用外资增长势头迅猛。全年新签各种外资项目148宗。合同利用外资6.4亿美元,增长49.7%;实际使用外资1.7亿美元,增长114.2%。外商投资主要来源仍以香港地区为主。吸收外资主要投向制造业,占了88%。年末外商投资企业工商注册登记731户。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设施建设发展较快。年末公路通车里程1085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41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15公里;省养公路2157公里,增加93公里;地方公路8583公里,增加322公里。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收入14.1亿元,比上年增长17.6%。其中邮政业务收入7697万元,增长17.4%;电信业务收入13.3万元,增长17.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61万户,增加5.4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34.3万户,增加37.5万户。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保有量5.9万辆,增加1.6万辆,增长35.5%。其中私人汽车3.9万辆,增加1万辆。在汽车中,全市拥有轿车1.3万辆,其中私人轿车0.9万辆,分别增加0.3万辆、0.2万辆。

旅游业发展势头火热。全年各景点接待游客1005万人次,增长33.1%,其中国内游客985.9万人次,增长32.6%。全年旅游总收入32.6亿元,增长42.8%。全市年末有星级酒店45家。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32.9亿元,比上年增长34.3%。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3.2亿元,增长39.1%。除了外商投资和外国企业所得税以及车船使用税减收外,其它各项税种均增长较快。全市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38.1亿元,增长21.1%。占支出比重较大的前四项是教育支出、行政管理费、其它支出、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支出等,分别为8.7亿元、5.0亿元、3.4亿元、3.2亿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86.2亿元(存贷款余额为本币,下同),比年初增长15.3%。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73.9亿元,增长16.4%。年末各项贷款余额175.1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末增长4.1%。其中,短期贷款余额94.4亿元,增长8.8%;中长期贷款余额80.2亿元,下降0.9%。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余额20.0亿元,增长11.8%。全年现金净投放61.3亿元,比上年多投放16.3亿元。

保险事业稳定发展。全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3亿元,增长23.2%。其中人寿险保费收入3.8亿元,增长22.6%;财产险保费收入1.5亿元,增长15.4%。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8亿元,增长28.6%。其中,寿险业务给付9220万元,财产险赔款8441万元,分别增长34%15.2%。综合赔付率33.3%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清远职业技术学院招生2584人,在校生6387人,毕业生356人。各类中等职业教育招生7452人,增长21.8%;在校生18282人,增长10.5%;毕业生4012人,减少10.2%。普通小学招生5.5万人,减少13.6%;在校生41.1万人,减少3.3%;毕业生7.3万人,减少2.4%。全市普通中学招生9.3万人;在校生26.8万人;毕业生8万人。初中学龄儿童入学率98.5%;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4%。幼儿园在园幼儿4.7万人。

年末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9.8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195人,中级以上职称人员3.4万人。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日益繁荣。年末全市共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1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8个,县级及以上公共图书馆9 个,博物馆8 个。剧场、影剧院17个,电影放映单位53个,放映电影3819场次。图书馆藏书量81万册。广播电台7 座,电视台1 座,县级广播电视发射与转播台8座。广播人口覆盖率和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98.8%96.5%。铺设光纤长度3307公里。全年出版报纸4.6万份,各类期刊0.1万份,杂志0.6万份。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13个,其中医院33个,卫生院1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6个。医院、卫生院拥有床位7032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8601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3121人,注册护师、护士3189人。全年无偿献血29498人次,献血量5909升。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人民身体素质不断增强。年末全市共有体育场馆10座,举办各类运动会87次,参加运动员达11718人。在省级以上运动会上获得金牌13枚,银牌27枚,铜牌19枚。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超过136万人。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自然增长继续下降。年末全市总人口393.4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2万人,增长5.6‰。其中男性人口204.4万人,女性人口189万人。年出生人口3.7万人,人口出生率9.3‰。死亡人口1.9万人,死亡率4.9‰。人口自然增长率4.4‰,比上年下降了0.2个千分点。办理暂住人口11.4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5元,比上年增长14.0%。人均消费性支出6900元,其中食品支出3203元,市区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6.4%。全年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8321元,增加2476元,增长15.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618元,比上年增长8%。其中,人均外出务工收入1500元,增长8.5%。。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人均支出2940元,增长10%,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47.4%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27.2万人,增长10.7 %;失业保险13.0万人,减少6.8%;医疗保险17.4万人,增长7%;工伤保险15.2万人,增长26.8%;生育保险8.3万人,减少4.2%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日趋完善。全市纳入低保人数12.2万人,增长94%。其中城镇1.5万人,农村10.7万人。全市拥有福利院6个,福利院床位613张,收养人数306人。敬老院112个,床位3282张,收养人数2442人。儿童福利院1个,床位120张,收养人数86人。福利企业17家,招收残疾职工196人。全年离婚夫妇3133对,比上年上升5.9%

 

十二、资源与环境

 

耕地资源继续减少。年末耕地总资源401.7万亩。全年国家建设占用耕地1691亩,其他建设占用耕地7741亩,还耕还林还草占用耕地1520亩,耕地改为园地5883亩。新开荒耕地6974亩,园地改耕地14279亩。全年净减少耕地1.9万亩。

水资源供求关系紧张。全年平均降水量1756毫米,比历年平均降雨量减少446毫米。主要江河总体水质良好,但流量明显减少。水力资源蕴藏量156万千瓦,可供开发水力资源达130万千瓦。

矿产资源丰富。全市已发现矿种62种,储量居全省前三位的矿种有15种。主要矿种有石灰石、耐火粘土、硅灰石、冰洲石、滑石、硼砂、硫铁矿、锰矿等。

旅游资源丰富。清远的旅游资源以高山峡谷、湖泊温泉等生态资源,以及风景名胜和豪放古朴的壮瑶少数民族风情为主。形成了以清新自然生态、飞霞名胜古迹、英德湖光山色、英西奇特峰林、连阳民族风情等为主的五大旅游新热线。并被国家评为“全国漂流之乡”、“全国温泉之乡”。

生物资源丰富。形成了以森林为主体的动植物共生竞长的生态系统,构成了我国南方珍稀动植物的物种基因库。经鉴定的维管植物有270科,877属,2439种,在全国占重要地位。被列入国家保护的植物有银杏、桫椤、粗榧、观光楠木,以及药用植物三尖松、喜树等。动物有短尾猴、穿山甲、小爪水獭、大灵猫、林麝、毛冠鹿、门羚、白鹇、蛤蚧、虎汶蛙等。

能源消耗增长加快,电力消费效率有所下降。2005年,随着工业的高速增长,带动了原煤、燃料油、电力等能源消耗的高速增长。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9.5亿千瓦时,比上年净增16.6亿千瓦时,增长38.5%。其中第二产业用电量45.2千瓦时,增长47.0%。二产中,工业用电量44.7亿千瓦时,净增14.3亿千瓦时,增长47.1%。第三产业用电量6.7亿千瓦时,增长15.4%2005年每亿元GDP耗电1884万千瓦时,比上年净增203万千瓦时。电力消费弹性系数1.65

 

 

——————————

注:

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本地生产总值以及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的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各项指标对比均使用可比口径。

 

 

 

 

 

附表:

 

2005年价格变动情况(表1

 

 

上涨%

 

上涨%

一、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

2.1

二、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

0.8

1.食品

3.4

1.食品类

3.5

#粮食

2.7

2.饮料、烟酒类

1.9

2.烟酒及用品

1.6

3.纺织品类

-0.6

3.衣着

-0.6

4.家电及音像器材类

-4.2

4.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1.8

5.日用品类

0.3

5.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

-2.0

6.交通、通信用品类

-11.0

6.交通和通信

-1.1

7.建筑材料及五金电料类

1.6

#:汽油

14.9

#:水泥

-9.1

柴油

16.0

玻璃

1.2

7.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

2.4

三、工业品价格总水平

3.5

8.居住

5.5

#:轻工业品

2.2

#:液化石油气

14.7

重工业品

3.7

 

 

2005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表2

 

   

计量单位

绝对数

增长%

1.主要农产品

粮食

 

万吨

 

106.2

 

5.9

#稻谷

万吨

89.3

5.8

花生

万吨

7.2

2.0

蔬菜

万吨

205.9

6.6

甘蔗

万吨

41.9

5.4

水果

万吨

26.2

24.2

生猪存栏量

万头

142.2

4.9

生猪出栏量

万头

213.3

10.2

家禽出栏量

万头

4161.8

17.4

禽蛋

肉类产量

水产品

牛奶

万吨

0.8

11.3

万吨

21.0

0.7

万吨

7.6

9.4

万吨

1.1

7.5

2.主要工业产品

发电量

 

亿千瓦时

 

49.1

 

25.9

发电量

亿千瓦时

49.1

25.9

服装

万件

5419

56.9

人造板

万立方米

29.0

68.6

塑料制品

万吨

14.5

89.3

化学原料药

612

88.3

水泥

万吨

827.8

31.8

瓷质砖

万平方米

2837

1.8

钢材

万吨

38.5

15

铜加工材

38805

34.0

制冷空调设备

万台()

24.3

3.2

摩托车

万辆

4.3

71.7

电力电缆

千米

56908

28.4

钢芯铝绞线

28434

-0.1

蓄电池

千伏安时

1007853

91.0

 

 

 

 

 

                                              注:工业产品产量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口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