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三农”工作成效显著

来源:清远市统计局 访问量:-发布时间:2018-04-28

清远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副组长

清远市统计局局长王春梅解读

清远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数据公报

恰逢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清远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主要工作已顺利完成,为全面反映了我市农业、农村、农民基本情况,为服务“三农”、振兴“三农”战略提供决策依据,全市1万多名普查人员经过两年半的奋战,本次普查取得了全面、准确、及时、优质的成果。清远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10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全省“两个率先”发展战略,通过不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扶贫开发、整合农村综合投入等形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为推动全市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一、农村基础设施明显改善

2006年以来,国家和省、市三级统筹城乡发展,随着农村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推进农村环境整治,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稳步推进,经过十年的建设,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

(一)农村设施硬件大幅改善

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通公路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已达到99.1%,比2006年提高0.2个百分点;   通村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比重为97.5%,提高17.6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为水泥路面的村比重为93.1%,提高52.9个百分点;村内主要道路有路灯的村比重为55.3%,提高44.9个百分点;通电的村所占比重为100%;通电话的村比重为100%,提高1.2个百分点;96.5%的村通宽带互联网;安装有线电视的村比重为84.1%,比2006年提高14个百分点;91.5%的村生活垃圾集中处理或部分集中处理,比2006年提高81.5个百分点。

(二)农村基本社会服务全面进步

2016年末,清远市有幼儿园、托儿所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27.7%,比2006年提高15.4个百分点;有体育健身场所的村所占比重为59.9%,提高49.2个百分点;有农民业余文化组织的村比重为25.3%,提高17.7个百分点;有卫生室的村比重为90.7%,提高4个百分点。 

(三)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

清远市农村综合改革稳步推进,美丽乡村和特色小镇建设力度不断加大。2016年,全市开展旅游接待的村占全部村的比重为4.5%,比2006年提高2.8个百分点。农村电商由无到有,2016年全市28.7%的村有电子商务配送站点,有115户规模农业经营户和200个农业经营单位通过电子商务销售农产品。规模农业经营户和农业经营单位从事设施农业的分别有527户和360个,从事循环农业生产的分别有415户和278个,从事工厂化生产的分别有46户和68个,大量返乡下乡人员在农村创业创新,为农村发展增添了新的活力。

二、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都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持续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抗灾能力,确保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展现代农业,调整优化农业产业产品结构,推动农业提质增效,提高竞争力;增强农业发展活力,提供坚强制度保障;转变农业增长方式,扎实推进现代农业建设。

(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

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保障,也是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灌溉耕地面积为112.53千公顷,占实际耕种耕地面积的比重达到74.9%,有喷灌、滴灌、渗灌设施的耕地6.37千公顷,占灌溉耕地面积的5.7%;2016年末全市能够正常使用的机电井比2006年末增长25.9%。农业生产基础稳固使我市农田水利条件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我市在确保耕地红线基础上,立足地区实际,充分发挥地理自然条件优势,着力发展现代农业,主要农产品在实现自保的基础上,还逐渐成为珠三角地区新的农产品供应基地。2016年,全市完成农业总产值198.99亿元,比2006年增长194.5%;粮食产量80.04万吨,粮食生产保持稳中有升的良好势头,蔬菜总产量311.39万吨,比2006年增长45.9%;肉类产量22.75万吨。我市农业结构不断优化。2016年,全市水果产量88.50万吨,比2006年增长255.3%。全市已形成以菜粮果为主体的农业,以环保、绿化、涵养水质为主题的林业,以畜禽肉类为主、特种养殖为辅的牧业,以淡水鱼类养殖为主的渔业四大支柱产业。

(二)设施农业迅猛发展

我市的户均耕地面积偏小,保护地生产、立体生产、恒温生产等新型农业成为了增收的有效途径。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全市大棚、温室等农业设施增长较快,改变了农业生产的时空分布,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化需求。2016年全市温室占地面积327.87公顷,比2006年末增长1318.1%;大棚占地面积616.39公顷,增长953.5%。农业设施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和亩均产出率。

(三)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提高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快,城镇化进程稳步推进,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数量减少。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市从事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活动30天以上的人员数量为84.29万人,比2006年下降2.8%。农业生产经营人员文化素质提高。2016年,初中文化程度的农业生产经营人员占比为51.5%,比2006年提高7.1个百分点;高中或中专文化程度的为7.0%,提高2.8个百分点;大专及以上的为1.0%,提高0.8个百分点。

(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大量涌现

近年来,随着我市对农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强农惠农政策不断推出,全市培育了大批各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大量涌现。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全市农业经营单位达到12120个,比2006年增长839.5%。农民专业合作社几乎从无到有,快速发展,提高了农业生产经营的组织化程度。2016年末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4268个。农业企业的涌现还促生了多种农业经营新模式,如: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订单农业,电子商贸销售农产品,互联网+农业等。

(五)规模农业发展迅速

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耕地规模化耕种面积占全部实际耕地耕种面积的比重为25.5%。其中,规模农业经营户所占比重为5.8%;农业经营单位所占比重为19.7%。种植业的规模化生产主要集中在蔬菜和禽畜养殖全市已基本实现规模化,生猪规模化养殖存栏占全市生猪存栏总数的比重为92.5%,家禽存栏占比达到66.9%。规模经营的快速发展对稳定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供应、稳定农产品市场都发挥了重要积极作用。

三、农民生活质量和水平显著提高

近年来,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省和市三级多措并举,深挖农业内部增收潜力,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增强。

(一)农民收入快速增长

据城乡住户调查结果,2016年我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873元,比2012年增长50.0%,年均增长10.7 %。十八大以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比城镇居民高1.4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逆转。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0(农村居民收入为1),比2012年下降0.3。

(二)农户住房条件明显改善

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末99.8%的农户拥有自己的住房,比2006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其中,拥有1处住房的农户占比为79.5%;拥有2处和3处住房的农户所占比重分别为19.0%和1.3%。有商品房的农户达到12.42万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为16.9%,而10年前极少有农户购买商品房。有46.8%的农户住房为砖混结构,比2006年提高14.1个百分点;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占42.7%,提高15.7个百分点;砖(石)木结构和竹草土坯结构的分别占9.7%和0.3%,分别下降28.1和2.1个百分点。

(三)农村饮用水更加安全

随着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显著改善。根据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结果显示,2016年全市有40.19万户农户饮用经过净化处理的自来水,占全部农户比重为54.8%,比2006年提高35.6个百分点。

(四)农民生活使用能源更加清洁

随着农村基础设施条件逐步改善,农民生活用能源结构发生较大变化,做饭使用能源[1]由传统上主要使用柴草和煤为主,逐渐转变为使用电、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等更为清洁的能源,生活方式更为绿色生态。2016年,农民生活使用能源主要使用煤气、天然气、液化石油气,共有 52.21万户,占71.2%;其次是使用电的62.05万户,占84.6%;而主要使用柴草的26.23万户,占35.8%,比2006年下降45.2个百分点。

[1]:此指标每户可选两项,分项占比之和超过100%。

(五)卫生设施条件改善

目前我市乡村水泥路基本普及,污水和生活垃圾实现集中处

理,畜禽养殖区规划开始实施, 畜禽逐步实现集中饲养,乡村卫

生大幅改善。农户方面,2016年使用水冲式卫生厕所的农户有64.89万户,占全部农户的比重为88.5%;使用水冲式非卫生厕所的农户有1.76万户,占2.4%。两者占比合计比2006年提高53.1个百分点。

(六)耐用消费品拥有数量增加

2016年,全市平均每百户农户拥有小汽车22.6辆,比2006年增加20辆;彩色电视机104.8台,增加23台;电脑28.7台,增加26.8台;手机301.9部,增加221.2部。

清远市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摸清了我市的“三农”家底,掌握了基本情况和特点。近年来,现代农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农村面貌和环境明显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农业现代化仍是“四化同步”的短板,“三农”仍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党的十九大指明了中国发展道路,我市“三农”建设工作有了明确的方向。我们深信,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坚持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深化农村改革,着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着力发展现代农业,着力提升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水平,着力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提高农村社会文明程度,我市“三农”工作将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清远市第三次全国农业

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8年4月27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