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关于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提案第20230159号提案答复的函

来源:本网访问量:-发布时间:2023-08-23


周密委员:

  市政协八届二次会议期间,您提出的《关于高质量建设韧性城市的提案》(第20230159号)收悉,经综合市工业信息化局、市公安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应急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市消防救援支队、清远供电局、市水利局、市卫生健康局等单位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规划引领,完善智慧韧性城市顶层设计

  (一)将韧性城市纳入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完善顶层设计。市自然资源局编制的《清远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上报待批)坚持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规划原则,统筹推进国土空间的保护修复与开发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到2035年,形成绿色、安全韧性、均衡和谐、高效开放、美丽宜居的国土空间格局。同时,规划提升清远市域及各县市区防洪标准,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片区清远(片区)相控阵天气雷达网、“村村通自动气象站”规划建设,预留“三连一阳”地区气象监测预警设施建设空间,强化北江行洪空间管控,筑牢珠三角防洪屏障,强化消防设施建设空间保障,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布局,提升抗震救灾水平,提升城乡综合防灾减灾系统韧性,为城市韧性建设提供科学、系统的指导。

  ()大力推进清远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海绵城市是韧性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我市正在大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一是已初步构建“市-县”两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在推进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工作职责和任务要求。二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已制定《清远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实施意见》《清远市海绵城市城市建设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明确实施步骤,从组织、时序上快速推动清远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三是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已编制《清远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清远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图集》《海绵城市建设管控相关工作指南(试行)》《清远市海绵城市建设施工图审查要点》《清远市绿色社区创建海绵城市建设指引》《清远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施工、运行维护技术指引》《清远市建设项目海绵设施验收技术指引》《清远市海绵城市建设管控指标分类指引》等技术标准,形成覆盖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施工、维护、审查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规划。市自然资源局已编制印发《清远市中心城区生态修复和城市修补规划研究》,规划提出重点加强清远中心城区周边受损的自然山体修复,因地制宜提出合理修复策略,消除安全隐患,恢复自然形态,落实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系统开展北江、湖泊、水库、湿地等水体生态修复。同时,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和农村污水管网建设,把水体修复与景观提升结合起来,保障滨水空间的公共性,提升滨水环境品质,深化城市有机更新,增强城市韧性和可持续发展竞争力。

  (四)加强工程建设规划管控。在项目选址阶段,优化邻避设施选址布局,按相关要求做好防护距离预留。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阶段,结合现行国家、省市相关法律法规及技术规定,严格把控各类建设工程项目退让水系、轨道等的安全距离和海绵城市建设管控要求。

  二、强化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筑牢城市生命线

  (一)大力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制定了《清远市城镇燃气隐患联合排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清远市城镇燃气安全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攻坚方案(2022-2024年)》《清远市城镇燃气安全排查整治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检查内容、排查整治方向、责任分工全面部署开展城镇燃气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排查出来的隐患问题逐一造册登记、建立台账,确保问题整改工作闭环。1月至6月底,全市城管部门共开展燃气安全检查5757次,发现隐患2917项,完成整改2395

    (二)加大通信基础设施排查力度一是清远铁塔公司计划年度内完成全网所有基站的巡检与隐患排查工作,优先巡检重保站点。目前已开展2078个基站的巡检,发现隐患1661处,已完成隐患整治1410处。二是清远电信公司全方位开展网络隐患排查,重点关注基础类隐患,特别是动力隐患,增加日常巡检频次2023年上半年共排查全网隐患695处,已完成整改388处。三是清远移动公司对照网络运行安全隐患排查要点12细项,重点对可能涉水区域及重点保障的通信基础设施开展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治,拉单列表限期整改,确保实现零重大网络故障、零重大安全事件和零重要客户投诉。四是清远联通公司细分细化排查任务,从电池、空调、电源、消防、动环等多项目入手,推进通信设施设备隐患排查,目前已排出41处隐患,整改完成38处。

  (三)完善排涝体系建设。通过多年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北江中下游已基本形成由飞来峡水利枢纽、北江大堤、潖江蓄滞洪区、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河道组成的“库、堤、滞、分”防洪工程体系。北江中下游通过飞来峡水利枢纽消峰蓄洪,两岸堤防挡洪,潖江蓄滞洪区滞洪,芦苞涌和西南涌分洪,可将北江下游300年一遇洪水消减到100年一遇,100年一遇洪水消减到50年一遇。清远市初步建成以堤围为单元,以水闸、河涌为骨干,渠涌、塘和电动排灌站相配套比较完整的排涝体系,暴雨期间涝水通过自流或泵站抽排汇集至大大小小的河涌,再通过涌口水闸或排涝站排至外江。

  (四)加强电力设施运行维护。清远供电局积极引入新技术手段,将高科技、智能化且技术成熟的监测预警设备应用电力设施运行维护工作中,利用激光雷达无人机、自动驾驶等技术对全市范围内的电力设施开展隐患排查,建立隐患台账清单并动态更新,结合隐患风险等级采取短中长综合手段控制、消除风险隐患;新建线路严格执行设计规范要求从源头上提升设备本质安全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所辖电力设施整体风险可控。

  (五)加快补齐中心城区防涝能力短板。一是推进中心城区排水防涝工程建设,加快推进清远市省职教城排涝工程、大燕湖防灾减灾工程(一期)、新黄坑河新建排水调节闸、改建东风干渠、实施清城区旧城范围主次干道排水管网清疏、检测、局部维修项目、清北电排应急排涝工程、奥体中心下游水体连通工程(一期),增强排涝能力。二是持续完善清远市排水信息化管理系统。由市水利局实施的清远市排水信息化管理系统项目采用“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的方式建设,实现城市排水防涝的四化一库一平台,即实现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字化、排水防涝信息可视化、排水防涝监测实时化、排水防涝调度科学化,实现结合GIS数据库,建成城市排水防涝设施数据库,实现建设统一管理的城市排水防涝数字信息化管控平台。三是加强排水防涝应急能力建设,清远市排水管理有限公司20211118日正式成立,统筹市区污水排水建设和管护工作,目前已管理洲心、横荷片区管网365.4公里、各类泵站19个,并逐步开展凤城、东城片区管网排查。

  (六)推进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印发了《清远市区城市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方案》,明确了中心城区地下市政基础设施普查和隐患排查工作分工。目前,合计完成普查管线长度约313公里,已完成约185个人防地下室的内外业普查工作67月份对全市各县(市、区)的城市道路和城市桥梁管养情况进行了专项检查,实地抽查了42条城市道路和26座城市桥梁,发现城市桥梁存在60个隐患、城市道路存在52个隐患。

  (七)完成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城管、水利部门推进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承灾体调查工作。截至20227月底,八个县(市、区)先后完成了房屋建筑175.9361万栋,市政道路577条、市政桥梁126座,供水管线1120条(930.08千米)和厂站30座的数据采集和信息录入工作,723日通过了省级质检并完成抽样整改,824日,广东省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数据成果已顺利通过部级质检核查并汇交至国普办。

  三、建立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机制,为有序实施城市韧性城市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一)城市体检是建设高质量韧性城市的重要工作机制。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高城市治理能⼒,着力解决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建立常态化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北京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时讲话指出,“要健全规划实时监测、定期评估、动态维护机制,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城市体检是推进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动解决“城市病”问题、补齐城市建设短板、改善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清远以安全韧性专项体检迈出城市体检的“第一步”。城市安全韧性体检是城市体检的一个专项,以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质量为着力点,精准查找城市建设和安全发展中存在的短板与不足,引导城市加强城市公共安全设施和公共卫生环境体系建设。2021年是我市开展城市体检的第一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完成清远市城市安全韧性专项体检工作和完成《清远市2021年城市安全韧性专项体检报告》。该报告是清远第一份城市体检报告,专项体检指出清远存在排涝设施建设不足,排涝泵站较少,城市蓝绿空间下降,土地涵养雨水能力下降,城市道路交通事故中摩托车和电动车事故率高,城市安全事故未得到有效遏制,人均避难场所分布不均匀,城市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现有消防站布局不能完全适应城市建设发展需要等问题。报告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整改提升建议,为我市城市体检工作“开好了头,起好了步”。

  (三)成立清远市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城市体检组织机构。2021年安全韧性专项体检后,2022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继续牵头推进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提请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清远市2022年城市体检工作实施方案》,成立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清远市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统筹领导全市城市体检工作。同时,明确市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领导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分工,建立了全市城市体检领导组织体系。

  (四)完成全指标的城市体检,初步建立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经过方案制定、工作培训、数据采集、数据分析、问卷调查、报告初稿编写、报告专题研究、报告征求意见、报告修改等工作历程,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完成《清远市2022年城市体检报告》,该报告在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组织的专家评审会议中获得80.4分的良好成绩。2022年清远市城市体检共包括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等8个专项、共计52个体检指标,是清远开展的第一次全指标城市体检,正式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常态化城市体检评估机制。

  (五)实施整改提升工作机制,为“城市病”对“症”下“药”一是真正查出“城市病”,2022年城市体检查找出的安全韧性问题较突出,主要“城市病”体现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城市易涝治理、养老服务设施建设、防洪涝治理等方面。二是开出有效“处方”,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对报告指出的问题向市政府专题汇报,并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建议,对“症”开出有效“处方药”。三是对整改提升问效,在2022年城市体检中对2021年安全韧性专项体检发现问题整改提升情况进行了检视,发现清远市二级及以上医院覆盖率指标评价由“一般”提升为“较好”;海绵城市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21年底,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达标面积25.4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的27%;人均避难场所面积从1.79平方米/人提升到了2.06平方米/人。但仍发现整改效果不明显的问题,如城市年自然灾害和安全事故死亡率从上一年的0.09/万人上升到了0.271/万人,8个严重影响生产生活秩序的易涝积水点治理数量仅完成2个,消除比例仅为25%。经过2年来的城市体检工作,建立了“发现问题-整改问题-巩固提升”的联动工作机制,为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奠定坚实基础。

  四、强化安全风险保障,提升综合应急救灾能力

  (一)整合应急力量和资源,完善快速协作和应急处置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应急预案体系,我市已修订了《清远市突发事件总体预案》和各专项应急预案,系统整合全市应急力量和资源,完善跨部门、跨区域快速协作和应急处置机制,有效提高我市“防”“抗”“救”能力。二是建立应急救援队伍“四联动机制”,统筹各类抢险救援力量,初步建立以清远军分区、武警清远支队、市消防救援支队、清远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专业性队伍为主、其它半专业和社会性救援队伍为辅的应急救援模式。坚持科学抢险、安全救援,做到统一调度、提前预置、快速出动、有效救援,做到险情处置抢早抢小,确保被困群众和抢险人员安全。三是加强基层综合应急救援力量建设,成立镇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各镇专职森林消防队、半专业森林消防队伍、护林员、镇年轻干部组成,主要负责本辖区生产安全事故、自然灾害事件的应急救援,日常主要是专职森林消防队承担森林防灭火工作,镇干部承担突发自然灾害事件时群众转移工作。村级综合性应急救援队伍由村干部和部分群众组成,主要承担森林火灾、搜救、抗洪等应急救援工作。

  (二)提高应急物资保障能力。一是健全应急物资管理和采购体系,市应急管理局会同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制定《市级救灾物资应急保障联动机制》《清远市应急物资管理暂行办法》,不断加强应急物资体系建设,推动采、储、调各流程建设。二是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调度运输体系,建立健全由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地方为主、上下联动、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三是建立了救灾物资储备长效保障机制,健全了应急管理、发改、水利、交通运输等部门以及军地共同参与的救灾物资紧急调运应急联动机制,完善了跨区域救灾物资援助机制。四是建立完善了救灾物资库存更新、应急补充、分配发放和报废工作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各环节工作流程,形成科学合理、门类齐全的救灾物资储备管理标准体系。目前,我市共在应急资源管理平台录入物资种类672种,库存总数159万份,库存总价4263.7万元。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均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仓库,主要储备森林防灭火、抢险救援、防汛救灾、应急生活救助等物资,日常由镇政府安排人员负责维护,村(社区)由村委会安排人员负责维护。

  (三)加强救治能力储备,全力提升重症救治医疗资源。一是扩容重症救治床位。目前,全市二级以上医院现有ICU床位844张,已达到国家要求配置ICU床位的标准要求。二是增配重症救治医疗设备。全市呼吸机现有数量760台、CRRT现有数量41台、ECMO现有数量6台,基本满足全市重症救治需求。三是组建了市级“四支团队”150名专家的多学科(MDT)诊疗团队、73名专家的巡回指导团队、22名专家的重症医学科救治团队以及11名专家的中医专家团队,为县级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救治技术支持,加强巡查指导。四是加强院前急救体系建设。全市现有医疗急救指挥中心7个,急救站96个,监护型救护车156辆,负压救护车51辆,通过扩容线路、增加人员席位,提升院前急救调度能力和院前急救转运能力,针对疾病分类及患者生命体征,分级分流患者,避免医疗资源过度集中现象。五、引导全民自觉践行韧性城市理念,积极参与城市建设

  (一)建立安全风险防范宣贯的长效机制。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管职责的部门通过全国“安全生产月”活动、“安全生产清远行”、“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6·16安全宣传咨询日”等全国性宣传教育活动,向市民和企业讲宣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安全知识、灾害预防知识。同时,根据“谁执法、谁普法”的要求,结合业务工作加强教育引导,提高人民群众和企业安全生产事故预防能力和灾害预防能力。

  (二)通过问卷调查提高民众韧性城市理念。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在2022清远市城市体检工作中对涉及城市体检8个专项内容开展问卷调查,问卷共73个题目,其中安全韧性问题8个,每个问题设置都将韧性城市概念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展现出来。经过各部门的大力发动,参与社会满意度调查的居民达12723位,通过简单、直观的问卷调查方式,即让民众提高了对韧性城市的认识,也让城市体检能有效查找出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城市问题,践行了“人民城市为人民”“人民城市人民建”的理念。

  (三)充分发挥保险在韧性城市建设方面的积极作用。各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大力推行在八大高危行业实施安全生产责任险,通过经济措施提高事故预防能力。如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已推进全市房屋市政工程项目全覆盖购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险,不仅加强损失补偿保障,且高度重视保险机构提供的技术预防服务,切实发挥保险在风险防范、损失补偿、恢复重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六、下一步工作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一体推进高质量韧性城市建设。

目前各级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及社会对韧性城市概念不熟悉,对相关工作重视程度不足,建议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结合城市建设安全发展、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大宣传力度,将韧性城市建设纳入重要议事议程,一体推进韧性、智慧、宜居城市建设。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和保障体系,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建议研究制定极端天气应对和巨灾情景专项应急预案、机制,因地制宜、简化实化基层应急预案,提高应急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战性。健全实物储备和产能储备、政府储备和企业商业储备相结合的模式,形成应急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储备库网络体系,鼓励企事业单位和家庭储备基本的应急自救物资和生活必需品。建议充分发挥消防救援及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的骨干作用和应急志愿者队伍等社会力量的补充作用,统筹调配使用各类应急救援力量。发挥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第一响应人”作用,及时就近参与灾害和事故先期处置。

(三)完善内涝治理方案修编,切实指导排水防涝工作。20226月至7月,在“龙舟水”“暹芭”台风两轮超强降雨检验了我市应对洪涝灾害及灾后恢复能力,也暴露出不足之处,对我市内涝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议尽快修编《清远市城市内涝治理系统化实施方案(2021-2025)》,进一步充实项目库,切实保障内涝防治工作时效性、科学性。

(四)以海绵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切实提高城市“水弹性”。建议尽快正式印发《清远市海绵城市规划要点和审查细则》,明确在编制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各类城市规划编制技术要符合清远市相关海绵城市要求。同时,建议尽快修编《清远市海绵城市专项规划》《清远市中心城区海绵城市规划,从规划层面上为清远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提供依据。加大雨水收集综合利用设施建设力度,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加强城市吸水、蓄水、净水、释水的能力,切实提高城市韧性能力。

(五)充分发挥城市体检“把诊问脉”作用,为高质量韧性城市建设提供科学数据支撑。城市体检的主体是城市人民政府,建议相关部门充分运用城市体检结果“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继续做好牵头抓总,自然资源、城市管理、公安、交通、水利、民政等部门要结合行业实际全力配合,财政部门要做好资金保障。针对城市体检查找出的问题,特别是安全韧性问题指标,建议相关部门要认真研究,拿出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整改,以数据结果说话,系统提高城市抵抗风险和灾后恢复能力,助推我市高质量韧性城市建设。

                                             

                                                                     清远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3823


(联系人:杨文龙,联系电话:3375890





 
                                                                       
附件:与政协委员、提案人沟通情况登记表.pdf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