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自然资源局

清远市自然资源局关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清远市委员会七届会议第20200024号提案会办意见的函

来源:本网访问量:48发布时间:2020-09-18

清自然资管制函〔2020〕21号


市农业农村局:

市政协发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清远市委员会七届会议教科卫体委员会提出的《关于深入推进生态扶贫助力精准扶贫脱贫攻坚的建议》(立案号:20200024号)收悉,该建议由贵局主办,我局会办,经研究,我局会办意见如下:

一、加强规划引领。根据上级文件精神,我市于2017年完成261条省定贫困村的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18年我市全面推进村庄规划覆全覆盖工作,至2019年年底,我市需要单独编制村庄规划的1359个行政村也全部完成。村庄规划工作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编制了“多规合一”的实用性村庄规划。

二、打造示范片带动作用。2019年我市批准实施《连樟村示范片振兴发展建设规划及连樟村村庄建设规划》。规划研究范围涉及三镇一场,包括连江口镇镇区(城樟居委会)、黎溪镇镇区(黎溪居委会)、下(石太)镇以及三镇的12个行政村和铁溪国营林场。规划以北江为纽带,以交通网络为依托,以古驿道为脉络,打造具有岭南特色的全国党建引领、精准脱贫、乡村振兴的示范片。构建“一核引领,两带串联,两镇协同,九村联动,示范带动,连片发展。”的连樟村示范片空间结构。

示范片区规划从党建、农业、文化、旅游四大块研究发展策略。一是打造党建示范高地,形成系统培训体系。从党校教育、乡村振兴教育、产业发展教育、实地参观教育、服务接待等多方面考虑,制定一套乡村振兴培训体系。二是培育田园综合体,力促农旅融合发展。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和“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富民兴村两大平台建设,培育田园综合体,专注果、菜、茶三大农业品种,打造英茶和麻竹笋两大农业品牌,发展休闲农业、创意农业、观光农业等新业态,促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三是彰显文化底蕴,营造地域特色品质空间。深入挖掘地域文化特色,对南粤古驿道、客家围屋等历史元素进行活化利用,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适应时代的发展;融入现代潮流文化,开展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展示新时期乡村文化的魅力,带动沿线村振兴发展。四是构建全域旅游圈,打造村镇旅游名片。结合北江现有的旅游资源,带动周边发展以北江风情,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等为主题的旅游项目和旅游线路,构建全域旅游圈。

三、打造示范片区探索可复制推广的试点经验。在今年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开展省级村庄规划优化提升试点工作,我市目前有四个试点入选,分别是清新区三坑镇、英德市黎溪镇、连州市东陂镇和阳山县阳城镇。目前我市四个试点优化提升工作正在按照省自然资源厅的工作安排有序推进中。本次的试点工作目标,是要形成一批与上位国土空间规划衔接,与建设项目落地需求衔接、与农民意愿诉求衔接的“多规合一”、紧密结合农村发展实际的实用性村庄规划成果,也是为了提炼成果和一批村庄规划优秀案例经验,为下一步全面开展村庄规划全面优化提升探索一条可以复制推广的方法路径,并初步构建从解决村庄规划布局到提升景观风貌的村庄规划设计体系。

四、积极引导土地差别化管理。一是鼓励村集体以节约集约用地为原则,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和村庄整治,整理村集体的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供乡村振兴项目长期租用,积极探索形成连片建设、具有清远特色的农业产业扶贫项目;二指导项目因地制宜,按照功能分区和实际用途农地农用,对服务农业生产的用地依法依规办理设施农用地手续,对临时堆放工程废土、废渣用地办理临时用地手续,降低企业用地时间和金钱成本,增强项目单位合法用地的意识和信心。三是引导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做精做强,对符合条件的六类农村新产业新业态项目或生态扶贫的龙头企业项目争取使用省指标,对乡村振兴涉及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新兴产业等项目用地,每年安排不少于年度计划指标总量的10%,对省级农业产业园按照50亩/园的标准一次性安排计划指标,对乡村振兴项目最大限度发挥资源要素保障作用。

此函。



清远市自然资源局

    2020年9月16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