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清远市自然资源局清新分局联合禾云镇政府、省地质局清远地质调查中心在禾云镇新连村开展山区乡村屋后边坡“竹改树”植树活动。通过科学置换浅根系竹林为深根系乔木林,构建“以林固坡”生态屏障,探索地质灾害防治与绿美生态建设融合新路径。活动现场,20余名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者、镇村干部群众挥锹培土,栽下黄花风铃、桂花、黄皮树等200余株。
清新区地处粤北山区,北部的禾云、龙颈、浸潭、石潭等4个镇山多地少,村庄多削山扩地、依山而建。去年4月份以来受持续强降雨天气影响,禾云镇出现了一些边坡小崩小塌等现象,清远市自然资源局清新分局组织技术支撑单位现场调查时发现边坡生有楠竹等浅根系植物。楠竹具有生长周期短、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成材快等特点,有较好的经济价值和绿化能力,山区坡面多有栽种,但因其“头重脚轻根底浅”,在固土护坡方面难以匹敌新栽种的黄花风铃、桂花、黄皮树等乔木。将部分竹林改造为树林,能够丰富生态系统结构,提升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服务功能。同时,树林还能在调节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活动期间,清远市自然资源局清新分局、省地质局清远地质调查中心工作人员还“进村入户”宣传地质灾害防治知识,讲解开展山区乡村屋后边坡“竹改树”植树活动的重要意义,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弃竹种树。
清远市自然资源局清新分局将以此次“竹改树”植树活动为契机,以试点先行、分步推广的方式,结合开展“龙舟水”期间地质工程师驻镇包村试点、地质灾害防治微宣传等工作,进一步宣传引导村民在房前屋后弃竹种树,以“深根”置换“浅根”,实现生态安全与乡村振兴的双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