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清远人才驿站以人才“强”音协奏“百千万工程”发展主旋律

来源:清远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访问量:-发布时间:2024-09-20

  近年来,市人才和公共就业服务中心根据省人才局和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对建设人才驿站的具体要求和部署,从建成专家服务队着手,持续推进建强用好专家服务队,积极探索出一条符合清远发展特色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发展新路径,打造出清远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品牌,激活人才动能全力推进清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施。

  自2017年以来,我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连续6年在省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是全省唯一一个连续6年获优秀等次的地市,这既是上级对我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激励我市在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工作上积极探索提升的强大动力。

  强机制 高站位谋划部署

  在建设人才驿站之初,把人才驿站建设与功能运作融入全市人才工作发展大局,作为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确立清远人才驿站建设以“集聚人才、凝聚智力、服务发展”为目的宗旨,推动创建各具特色的人才驿站,着力打造人才互动交流与创新创业发展综合服务平台,建立健全柔性引才机制,促进政、企、院、金、才等多方对接交流合作,服务清远创新驱动发展。目前,已建立市人才驿站(总站)1个、市级直属分站5个、县级人才驿站9个(含1个县级分站)、镇级人才驿站73个(含53个重点帮扶镇)、人才驿站服务基地8个,构建形成“总站+直属分站+县镇驿站+镇村(企业)驿站服务点”多级贯通联动的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人才服务网络体系,鼓励支持各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探索融合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元素和人才服务的特色功能。

  清远人才驿站坚持以“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人社部门具体管理、各级职能部门各司其职、人才驿站联通各方、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运作模式推动人才驿站建设,以“整合各方资源、联通各类主体、实现多方共赢”的工作意识去抓人才驿站发展。总站由市委人才办统筹领导、市人社局具体管理;市级直属分站直接在总站指导下开展工作;县级驿站由总站指导业务和考核,由县(市、区)委组织部、人社局共同领导管理;镇(村)级由县级驿站按属地统筹指导和考核,市、县农业农村、科技、教育、卫计、文广旅体等相关部门以及行业协会、社会团体、人才服务机构协调开展柔性引才活动,自上而下搭好各级人才驿站良好布局,形成统筹有力、职责清晰、互联互通的工作机制,充分激发各级人才驿站活力。2023年,清远市委将“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工作”列入“十大行动方案”当中,加强领导、精准发力,重点支持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工作,突出高位布局。

04b573715903a9f81ce9ec3b229eae52.jpg

△清远市人才驿站完成升级改造

  在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由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按照“省市支持、以县为主”的原则,依托县级人才驿站(服务基地)、党群服务中心、农业产业园、农业龙头企业等引才聚才服务主体,建设各具特色、功能完备、作用突出的县、镇、村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为把工作做细做实,市委组织部、市人社局深入县、镇开展专题调研诊断,研究落实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工作,创造性的总结提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六有标准”,制定《清远市县镇两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的工作指引》《清远市镇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风貌建设参考指引》,《关于加快加紧有效落实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建设通知》等文件,明确任务、细化分工、设立时间表,有力指导各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扎实建设和高效运作。

  强布局 全覆盖组织推进

  鼓励支持各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结合自身特色条件和资源优势,以“用上、用活、用好”平台为宗旨,整合资源、自主运营、灵活发挥,探索融合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元素和人才服务的特色功能。同时,引导县、镇以“1+N”模式,即:1个驿站主阵地或服务窗口结合地方龙头企业、特色酒店民宿或田园综合体等市场主体的N个服务基地模式,整合乡镇具备条件、理念相同、积极热情的公共平台或市场主体作为延伸的服务基地、阵地,做大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资源圈”“朋友圈”,全面激发乡村振兴人才驿站的创造性。如:连樟人才驿站创新服务村(社区)两委干部人才培育孵化模式,坚持推行小班制培训,延长培训链条,不断开拓实践教学点及路线,培训服务基层治理人才1032人次;华南863分站、天安智谷分站依托国家级孵化器、省级创新中心等平台,发挥产才集聚、创新服务优势,与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促成德国化工巨头科思创与园区内企业共建联合实验室、清远高新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等项目落地;江心岛分站与中山大学哲学系达成战略合作,建立“一默智库”、“岛师团”,创办高端国学公益班,柔性引进中大、华师、岭南诗社等知名学府及机构近百名专家教授;清新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依托投入使用的太和洞创客空间--有居民宿进行打造,提供会议、培训、讲座、洽谈、休闲、展览展示、餐饮、住宿等服务,为人才提供互动交流与创新创业发展综合服务,充分发挥人才聚集点的作用;英德市乡村振兴人才驿站联合英德市茶业行业协会以“驿站+协会”的模式打造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平台,集中产业资源和人才优势,服务于当地茶产业发展,促进茶产业发展升级,更好地激发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平台活力和发挥作用。

  清远人才驿站突出“督、导、考”三种手段,市人才驿站强化对下级驿站的督导功能,持续指导下级驿站规范建站,出台《清远人才驿站绩效考核方案(试行)》,以绩效考核为手段、以考核评价和奖励为抓手,考核项目分共性项目、差异性项目、激励性项目和惩戒性项目四大块,考核人才驿站年度工作及上级部署事项的落实情况,重点考核运营管理、引才人次、引才成效、资金使用、人才反馈等方面的情况,根据区域便利条件、产业密集度和经济活跃度、驿站作用发挥及功能定位的不同分类实施绩效考核,绩效考核指标实行差异化评分,不断提升各级人才服务水平和引才聚才成效。

  强功能 优服务扎实推进

  清远紧紧围绕“因地制宜、按需引才”的工作核心,做好人才需求摸查“必选项”,摸清摸透人才需求,落实“一站一账、一项目一清单”跟踪机制,精准开展人才服务,聚焦实施人才活动。紧扣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着眼产业发展需要,把准招才引智工作方向和着力点,在“引得进、留得下、用得好”上下功夫,精准引进与地方发展相适应、相匹配、相契合的人才。

  各级人才驿站始终以服务“百千万工程”乡村振兴引才用才为主线,组建乡村振兴专家服务队,为8个县(市、区)乡村振兴人才驿站标配乡村振兴专家团,柔性引聚农业、医疗、教育、法律、电商、经营管理等240多名各领域专家人才常态化下沉基层,以“引专家、强服务、育人才、兴产业、促振兴”为主要任务目标,聚焦发展乡村产业大力引进人才、聚焦促进农民致富加强人才培育、聚焦建设美丽乡村推动人才集聚,推动人才、技术、信息、项目等要素流向乡村基层,凝聚强大合力开展各类型服务,推动基层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助力加快清远乡村振兴。

109f464670780ec2495ac9fbbdaf7d56.jpg

△广州市农科院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黄绍力(左二)到佛冈县石角镇科旺村开展新型芋头种植技术指导

  2023年,促成清城区飞来峡镇家禽养殖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清远麻鸡肉质改善的营养调控技术研究与示范项目、英德麻竹笋保鲜加工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项目、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乡村振兴人才驿站黑山羊产业人才服务基地、连州菜心产业人才服务基地等“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人才项目落地合作11个,项目(注册、投资)合作金额达5556万元。常态化组织乡村振兴专家下沉基层生产一线,开展清远鸡、连州菜心、英德红茶、西牛麻竹笋、丝苗米、连州水晶梨、连山黑山羊等乡村振兴特色产业技术服务、技术项目对接、产业调研等活动380多场次,引导专家入企上门服务670多人次,培训服务农业农村人才5100多人次。今年以来,各级人才驿站继续积极开展产业人才对接交流与供需服务活动,依托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强化人才服务,积极发挥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引聚作用,聚焦“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共开展麻竹笋种植培训会、丝苗米产业高质量发展交流会等助力“五大百亿”农业产业发展人才活动33场次;引聚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潘圣刚、广东省农业科技学院科技特派员刘维团队等专家对接服务“五大百亿”农业产业人才65人次,培训“五大百亿”农业产业行业实用人才980人次。

  清远市积极发挥人才驿站聚才引才的阵地作用,重视青年人才、大学生群体服务清远产业发展的人才驱动力,着力提升我市大学生留清返清就业创业,全方位促进大学生广大青年人才认识清远、了解清远、爱上清远、留在清远。今年,各级人才驿站持续开展“归雁”大学生青年人才座谈交流、实地观摩、见习实习、志愿服务等“雁归计划”服务活动658场次,共计服务大学生超15000人次,吸引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志愿服务实践超5000人次,为实施“百千万工程”注入了青年人才力量。此外,依托县、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大力实施招才引智工作,发挥院校及科研团队专业青年人才的服务产业发展的作用,对接联系高校、科研院所等高校、科研机构,引导高校、科研院所等各类专家人才下沉基层考察调研和服务乡村振兴291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