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燕湖新城中心区详细设计
清远作为广东省扩容提质和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示范城市,正在加快推进“桥头堡”战略和“两城两区”目标的实施。燕湖新城中心区作为其中一个重要平台,要在区域城市中 “承载使命、彰显特色”。为正确引导燕湖新城中心区建设,优化燕湖新城空间布局,我局今年组织编制《清远燕湖新城中心区详细设计》,该项目现已经清远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为了使规划更加科学、合理,现将规划草案依法予以公示,征求公众意见,热忱欢迎广大市民和社会各界人士踊跃参与,提出宝贵意见或建议。
公示时间:2014年3月11日——2014年4月10日
公示期间,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可以向清远市城乡规划局提出对上述规划草案的意见或
建议。意见和建议可以通过书面、邮件、网上留言等形式反馈到市规划局。
联系地址:人民二路清远市行政服务中心四号楼10楼
联系电话:0763-3365970、0763-3369309
邮 箱:qybyzx@126.com
1、区位
燕湖新城中心区位于清远市区中部,是清远南拓发展,对接广佛,实现城市扩容体质的重要空间载体,将成为清远市新的文化、商业、商务中心。
区位图
2、规划范围
中心区详细设计范围为城市中轴线两侧街区和沿黄金水道的岭南商业水街,即北至北江,东至沙湖路,南至大燕湖,西至清晖路及西侧沿黄金水道两侧的商业水街范围,用地面积3.08平方公里。
规划范围图
3、土地利用现状
现状建设用地总面积约为37.17公顷,主要包括村庄建设用地和三类工业用地。现状路网密度低,已建城市干道以东西向布局为主,包括北江一路、清远大道等。
土地利用现状图
4、功能定位
清远市新的市级商务金融中心、文化中心、商业中心、休闲体验中心
5、设计构思
城苑一体 —— 水中有城,城中藏苑
水中有城 —— 两脉环城,山水相逢;宫格布局,水聚一堂。
城中藏苑 —— 黄金十字,曲水流觞;岭南精髓,界面营造。
设计构思图
6、功能结构
紧扣“城苑一体”的规划理念,形成“一心、两轴、两带、八区”的功能结构。
一心——沿城市中轴和活力水轴“双轴”交汇处形成燕湖新城中心区的公共中心和生态绿心。
两轴——打造灵动、婉约、生态的城市中轴和丰富、动感、岭南特色的活力水轴。
城市中轴:串珠式联系4大公共空间和8大公共建筑,空间流动,景色优美,交通复合;活力水轴:打造岭南商业水街、糅合了文化元素和商业特色,通过游船观光,尽显独特魅力。
两带——塑造燕湖景观带、北江景观带,描绘“沿湖乐园、沿江画廊”水城特色,激活“水岸经济”,增值城市发展空间。
八区——通过两轴两带串联八个功能区。分别为滨江生活区、现代商旅社区、文化公园区、西商务区、东商务区、活力商业区、会展区和岭南水街休闲生活区。
功能结构图(一心、两轴、两带、八区)
7、总平面详细设计
总平面详细设计图
8、效果图
中心区日景鸟瞰图
中心区夜景鸟瞰图
岭南商业水街效果图
9、土地使用规划
规划总用地面积308.00公顷,城市建设用地面积275.69公顷,非建设用地面积32.31公顷。规划总建筑面积353.88万平方米,得地率(除道路、绿地、水系的可开发建设用地)50.1%,毛容积率1.28,可容纳居住人口2.4万人。
土地使用规划图
10、开发强度与高度
开发强度:高强度3.0-4.0,主要为东西两侧商务区,以商业、商务用地为主;中强度1.5-3.0,沿清远大道以北轴线两侧及岭南水街两侧分布,以商住混合用地为主;低强度1.5以下,以文化设施用地、体育设施用地和商务展览用地为主。
开发高度:形成轴线中心区最高,沿湖、沿江、沿河次高,开放空间较低的高度格局。超高层区250米,以清远塔为重点构成清远新地标;超高层区120-160米,分布在轴线两侧的商务办公地块;高层区80-100米,沿清辉路、静观路分布,以商业商务办公为主;中高层区30-80米,以轴线北端,西侧水街两侧的商住混合区为主;多层区不超过30米,以沿中轴和滨水空间分布的公共设施为主。
11、开放空间规划
结合“流觞曲水、青山秀水活轴、灵动、婉约、生态”的特点,沿轴规划四大特色水空间和“都市绿洲”等城市景观带,从北到南依次为:
北江广场——“一江两岸”清远外滩最佳观景点;
都市绿洲——通过“微地形”设计与周边融为一体的绿化景观带;
水厅堂——作为清远城市客厅的燕湖市民广场;
水街巷——传承岭南文化的商业水街和文化水街;
水公园——儿童公园、文化公园、时尚左岸公园等主题公园群;
水广场——作为清远城市门户的会展广场和湖滨广场。
开放空间规划图
12、道路交通规划
延续总规,五横八纵,网状格局
五横——湖城大道、霞光一路、清远大道、人民二路、北江一路
八纵——静观路、沙湖路、青联路、清辉路、连石路、3条规划路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图
公交系统规划:建立了BRT快速公交、常规公交、旅游公交的公交系统,并设置三个公交站场。
自行车系统规划:打造特色自行车交通,设置通勤自行车道及休闲自行车道。
步行系统规划:规划沿路步行道、内部步行道、游憩步行道等,形成网状的步行系统。
停车系统规划:每个开发地块的地下均设置停车库,并设置两个及以上主要出入口;在城市中轴和西商务区地下设置公共停车场。
13、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市级、居住区级、居住小区级和基层社区级四级设施体系。按《清远市城市规划技术管理规定》上限配置。
市级公共服务设施:按150万人口配置,包括图书馆、科技馆等。
居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3-5万人的服务人口规模,包括新型社区服务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
居住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1.5-2万人的服务人口规模,包括社区卫生站、托老所、文化站等。
基层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按照0.45-0.6万设施人口配置,满足组团所需各类日常生活服务。
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图
14、城市形态
“城市中轴”—— 2.5公里长的广场公园群,空间流动,景色优美,交通复合。
“活力水轴”—— 2.8公里长的“水街”,与2.5公里长的城市中轴一起营造两种轴线体验。
“体量策略—天际线”—— 综合考虑轴线地区和滨水地区的空间特色,建筑高度形成沿轴线最高,沿湖、沿江、沿河次高,其他较低的态势。
“体量策略—视线”—— 主要开放空间及景观视廊均垂直滨水岸线,创造开阔的视野景观环境,尽享滨水自然风光。
15、地市风貌规划
城市风貌定位为“山水相依、现代新城、岭南特色”,共分为生态宜居风貌区、时尚乐活风貌区、现代商务风貌区、岭南文化水苑风貌区及岭南特色风貌区五个风貌分区。
城市风貌分区图
16、地下空间规划
包括地下停车、地下商业和停车结合两种类型。地下车库主要位于地下一层和地下二层,并按各地块的需求建地下三层,结合广场公园绿地设置地下公共停车场。
地下空间规划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