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期
清远市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1月27日
六个“抓好”梯度创建
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清远样板
“十三五”以来,根据《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清远不断深化“千万工程”,全域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向全域美、一时美向持久美、外在美向内在美、环境美向发展美转型升级,美丽乡村建设成为清远促进城乡融合的“牛鼻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抓手”。
一、抓好“全域大专项”统筹“任务清单”,构建美美与共新格局
制定出台《清远市“美丽乡村2025”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把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美丽乡村作为“大专项”统筹农村各项建设事业,明确市级政府出方案、定标准、严考核和兑现奖补,将农业农村、生态环境、水利、城市综合管理、自然资源等相关部门的工作内容和职责纳入“行动计划”创建指标体系,全面统筹各职能部门任务清单,各部门结合各自职能和年度工作任务支持农民开展创建工作,形成“渠道不乱、用途不乱、各负其责、各记其功”的美丽乡村创建机制。组建美丽乡村办,整合资金、项目、人员等力量,集聚美丽乡村共建合力,实现跨部门联动合作,落实各类要素保障,集中资源、相互衔接、同频共振,合力开展五级梯度创建美丽乡村、“千村示范万村整治”、精品线路建设、农房管控风貌提升等美丽行动,协调推进乡村振兴和新型城镇化战略,做到统筹推进、全域打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二、抓好“以奖代补”五级梯度创建,提升美丽乡村管护持续性
首创五级梯度创建美丽乡村模式,变“平面推进”为“梯度创建”。分“整洁村、示范村、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五个梯度创建美丽乡村,各梯次创建指标由低向高、由易及难,奖补标准相应也由少到多,对成功创建的“整洁村”“示范村”分别奖补55万元、110万元,对创建成功的“特色村”“生态村”“美丽田园”分别奖补150万、400万和3000万元。各地根据实际申报创建,当年创建成功的村庄,次年可申报创建更高一层次的美丽乡村,从而有效破解以往建设完成后“重建轻管”、“热情消退”问题,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管护的持续性。截至目前,累计创建美丽乡村7775个,占全市自然村总数的54.15%。其中:整洁村5750个,示范村1720个,特色村289个,生态村16个。
三、抓好美丽乡村建设模式创新,激发环境整治新动能
一是首创“四不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首创并推行拆旧不补、让地不补、人工不补、青苗不补“四不补”。二是按照五个梯度创建美丽乡村。五个梯度循序渐进开展创建美丽乡村,整合各类资源群策群力,全面铺开美丽乡村建设。三是注重“三结合”。与农村综合改革相结合激发内生动力,与精准扶贫工作相结合提升创建水平,与社会力量相结合加快建设步伐,推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四是坚持“三不进场”原则。三清三拆三整治”不完成不进场、涉农资金不整合不进场、保洁体系不健全不进场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五是落实“四真”工作要求。政府真主导、真奖励、不包办代替,农民真主体、真投入、不缺席旁观。
四、抓好“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壮大美丽产业促进农民增收
清远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两小时生活圈”的核心点,是大湾区的“北大门”、广州的“后花园”。近年来,清远依托美丽乡村建设成果,聚力打造多元组合、产业共融、业态相生的乡村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转变。立足清远作为生态发展区的定位,实行乡村振兴样板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多元一体”高标准建设,围绕“五大一深化”(以深加工和信息化为抓手,构建大生产基地、建立大流通平台、打造大农业品牌、面向大市场、服务好大湾区)发展绿色高效现代农业,着力打造乡村产业振兴发展的标杆示范。一是乡村业态蓬勃发展。近年来,发展乡村民宿300多家,大力打造民宿产业大基地,盘活利用农村土地、农房和古村落等资源,吸引众多大湾区游客来清远休闲度假,带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使老百姓能从中获益、稳定增收,有效推动“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蝶变。2020年11月24日在广州市举办清远市乡村旅游(民宿)招商推介会,清远推介出99个乡村旅游(民宿)项目,现场签约16个项目,签约金额达31.22亿元。目前全市建成乡村旅游点150个,创建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镇11个、示范点21个,“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0个,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2个、市级农业公园17个。二是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20年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4.3亿元、增加值306.6亿元,同比增长5.1%、5.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881.3元,同比增长8.2%。贫困发生率从2016年的4.6%降至目前的零发生率。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三是村庄活力得到激发。各村纷纷以土地、资产入股等形式发展美丽产业,将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2019年,所有行政村村级集体经济中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比例不高于5%,计划2021年基本消除村级集体经济中经营性收入低于5万元的村。
五、抓好沿线连片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推动乡村环境全面提质
将沿线连片乡村风貌示范带建设作为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重要抓手,作为建设精美农村、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相协调美丽乡村的重要内容,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农村优化发展。按照以点带面、梯次创建、示范带动、全域推进的工作思路,扎实推进“四沿”(沿主要交通要道、省际边界、重要风景区、城市郊区)沿线连片乡村风貌示范带创建工程,实行政府奖补和村民筹资相结合,充分调动村民参与村庄风貌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资源要素整合,重点抓好破旧泥砖房清拆、农房管控和风貌提升、“四小园”建设,开展村与村、村与镇、镇与镇之间的一体化风貌提升,建设美丽驿站和风景长廊,把精品村串珠成链,辐射带动周边和沿线村庄,沿线成片打造美丽乡村群,打造风貌提升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示范样板,引领带动全市乡村风貌提升。目前,8个县(市、区)根据不同特色,依托山水、生态、休闲、民俗、运动、养老等项目,突出“一村一品、一线一业”思路,动工建设27个沿线连片乡村风貌示范带,其中阳山7个沿线连片乡村风貌示范带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已取得明显突破,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韵味得到整体提升,其余各县的沿线连片乡村风貌示范带正如火如荼推进建设中,预计明年我市将建成一批沿线连片乡村风貌示范带,推动乡村环境全面提质。
六、抓好“打擂比武”开展,掀起人居环境整治比拼热浪
推出电视问政主题综艺《乡村振兴清远大擂台》节目,用创新理念将乡村振兴的打擂比武搬上电视屏幕,比发展,赛“最美”,以“观看记录片+实地暗访+集中PK”的方式进行,8个县(市、区)精心选出24条乡村“同台比武”,探索乡村振兴之路。一是晒亮点。各参赛村围绕“厕所革命”“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垃圾治理”“污水治理”“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比强项、赛成绩,展示各地乡村振兴工作成绩与进步。二是找短板。各村代言人对标评审标准,敢于揭短亮丑,在红脸出汗的同时认识差距,明确下一步强弱项、补短板工作方向,努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三是比干劲。村两委干部、第一书记、村民、新农人、乡贤纷纷登台代言,表决心、谋发展,各地各村你追我赶,互不相让,通过比业绩、比成果,比状态、比干劲,全面检阅我市乡村振兴“三年取得重大进展”成果,竞出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好样板”。8个县(市、区)党委书记齐上阵为美丽乡村代言,围绕省委书记李希提出的“把农业农村短板变成潜力板”的命题接受访谈,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进思路和举措,在全媒体宣传平台的助力下,《乡村振兴清远大擂台》全方位、多角度挖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亮点和提升空间,掀起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比拼热浪。(市农业农村局农村社会事业促进科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