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政务公开 > 重点领域 > 环境保护

清新水西村人工湿地每日净化生活污水100吨

时间:2015-09-29 03:59:38 来源:市政府办公室 访问量: -
【字体:


  浑浊不堪的生活污水,从一端的管道进入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经过层层处理净化后,从另一端流出的却是清流。在清新区石潭镇水西村,2015年投入100多万元,建造一块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每日净化生活污水100吨。

  水质污染,“茜”一度绝迹

  在水西村老一辈村民记忆里,水西村有一段“故事”。据村民李桂南讲述,水西村之所以叫“水西”,是因为村前左右三面的鱼塘都有泉水,一年四季不会干枯,鱼塘中常年生长着一种植物叫“茜”,这种植物无水就无法生长,水西村由此而得名。

  不过由于水质污染,这种“茜”一度绝迹。“已经多年没有见过茜了,但是为什么一下子就消失了呢?”65岁的李桂南坦言,小时候,三个鱼塘和周边的水坑都长满茜,还有很多鱼。“问题出在水上,”李桂南分析,随着该村人丁逐渐兴旺,一直以来,该村没有排污设施,家家户户都把洗菜水、拖地水等生活污水直接排进村前的池塘,“黑色的污水涌进池塘,蚊虫、苍蝇满天飞。”由于水塘的水质受到破坏,“茜”也开始在水塘以及周边的溪流中绝迹。

  李桂南一家12口人,每天用于洗菜、拖地、冲厕所、洗澡等的用水量近1吨,在过去,这些污水会直接排出村里的排水渠。李桂南算了一下:按每户每日制造0.5吨生活污水计算,全村255户,每天可制造约120吨生活污水。

  投入100多万治污,建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

  “当茜消失之后,村民意识到,环境污染已经给生活造成了威胁。该村也开始思考怎样治理生活污水。”2014年,该村在政府的支持下,投入100多万元,在村旁建造800多米的截污暗渠,将污水引流到村内的处理池,2015年终于建成日处理能力达320吨的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投入使用,现在,村民每天的生活污水,顺着管网汇集在这里,经过格棚、沉砂池、酸化池,再利用种植了灯芯草的环保人工湿地,进行分解净化。“各家各户的生活废水,通过污水管网,从室内到室外、从化粪池到人工湿地,经过层层净化后,流出的水已经变得很清澈。”李桂南说,处理过后的污水,将会通过水圳,用于村中500多亩农田的灌溉。

  “主要是把雨污分流,就是截污。截污之后,没有以前那种臭味,蚊子少了,苍蝇也没有了,干净、舒服了很多。”石潭镇农办表示,水西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池主要是模仿自然湿地的生态功能,利用土壤、人工介质、植物的物理、化学的协同作用,对污水进行处理的一种技术。村里污水实行了截污清淤、雨污分流,村前水塘的水质好了。最近,有细心的村民发现该村又长出了“茜”,在村前100多米长的小溪里,成片的茜顺着溪水流动荡漾,显得生机勃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