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生态环境局

清远市环保局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

来源:清远环保访问量:-发布时间:2012-12-11

 

清远市环保局2012年工作总结及2013年工作计划

 

2012年,是我市环保工作攻坚克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我局围绕环保中心工作,大力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切实加强环境执法监管,推动了环保工作上新台阶,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今年来主要工作情况及2013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今年来主要工作成效

(一)深入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

今年来,我局以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为主线,环境执法监管为

手段,狠抓环境质量提升。一是全力抓好水泥企业脱硝工作。2012年,省要求我市台泥(英德)水泥有限公司、英德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龙山水泥有限公司、广东清新水泥有限公司、广英水泥有限公司等5家水泥企业各完成1条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脱硝工程。我局高度重视,积极与各水泥生产企业进行沟通协调。在补贴政策未出台及实施脱硝工程将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的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与企业达成加快实施脱硝工程的共识。目前,5家企业和服务单位签定脱硝治理合同,计划投入资金约2000万元,并均已动工建设。今年水泥生产企业脱硝工程取得了良好开局,不单为我市,也为全省“十二五”脱硝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基础。二是大力实施非电行业脱硫工程建设。今年,按省的要求,佛冈盈泰纺织品染整有限公司完成了工业锅炉脱硫工程,东鹏陶瓷有限公司、圣利达陶瓷有限公司窑炉脱硫工程已完成工程建设,正在完善验收手续。同时,我市还大力推进陶瓷行业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市政府常务会议专题研究了此项工作,计划清新县云龙工业园和清城区源潭镇两大陶瓷企业聚集区的陶瓷企业在2015年全部使用天然气,第一批试点陶瓷企业在20133月底前完成生产线改造使用天然气。三是切实做好机动车尾气污染治理。与公安、交通等部门密切配合,摸清了全市营运类公交车、营运类货车及报废车辆的车辆明细信息,启动了机动车检验机构对机动车尾气检测的委托工作;在做好环保检验合格标志发放的同时,积极筹备机动车排气污染环保管理数据中心信息系统、机动车停放地抽检和道路抽检、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监管机构等的前期准备工作;我市新投入公交车80台全部使用清洁能源,并向各公交公司下发了《关于责令对市区公共汽车尾气污染专项整治工作的通知》,开展汽车尾气专项整治;联合市公安、交通等部门向市政府上报了《关于逐步限制高污染高排放机动车在市区通行的实施方案》。

(二)大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一是加快推进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建设。加快新建污水处理厂建设。今年我市计划动工新建污水处理厂3家,总设计日处理能力10万吨。目前横荷污水处理厂正在做地质勘探和初步设计;东城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征地工作,正开展BOT招标;乐排河污水处理厂已完成BOT招标工作,正在做地质勘探和初步设计,以上3家污水处理在年底前动工建设;加快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今年我市污水管网建设已投入资金6400多万元,其中英德市西城污水处理厂、阳山县污水处理厂、龙塘污水处理厂等3家已完成管网工程项目验收;清新县太平污水处理厂、连山县污水处理厂、新城污水处理厂等3家已基本完成当年配套管网工程建设任务;清新与旧城污水处理厂、英德市浛洸污水处理厂、英德市东华污水处理厂、连南县污水处理厂等5家管网完善工程正在实施。二是全面实施禽畜养殖业污染治理。今年,除2012年国家减排责任书、省第一批重点减排项目外,我们还自加压力,将省第二批(征求意见名单)及纳入《清远市2012年主要污染物减排实施方案》的农业重点减排项目共38家畜禽养殖场纳入污染治理。8月初,市政府专门召开了农业污染减排工作会议。会后,各县(市、区)政府迅速行动,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禽畜养殖业污染治理。目前正加快推进项目工程验收和完善台帐资料。三是加强饮用水源保护,确保水环境质量安全。一是按照市政府《印发清远市区主要江河环保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大对北江、大燕河、乐排河等主要江河流域内重点污染源以及沿岸污染情况的加强日常监督管理。二是对我市28个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开展了环保专项执法检查;目前除阳山县外,我市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均无直接排污口、无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等。阳山县湖库型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内的三处违规建设项目,均为禽畜养殖场。我市已要求企业立即停止养殖行为,并责令在2012年底前完成搬迁。目前三家畜禽违规项目均已停止养殖,正在进行搬迁工作。

(三)加大主要污染物减排力度,确保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今年来,我局加强组织协调,建立联动机制,狠抓减排工作督促落实。一是狠抓结构调整减排。今年,我市计划结构调整水污染物减排项目20家,目前除佛冈县三门再生纸厂不在淘汰落后产能范围内暂未关停外,其余19家落后产能企业已全部关停;计划结构调整气污染物减排项目19家,阳山县兴华水泥有限公司正在完善关停手续,其余18家落后产能企业已全部关停。除落实省计划的落后产能淘汰外,我市还计划对清远经济开发区和清城区8家印染企业实施搬迁。市政府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企业搬迁配套措施,按照“给出路”的原则,确保在妥善安置人员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及早实施搬迁。二是强化对重点污染源的监督管理。以“抓监管、保运行、促减排”为重点,加强对国控、省控、市控重点污染源的监督检查,提高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巩固污染减排工作成果,提高监管减排效益。全市16家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全部完成了在线监测设备安装和联网,并通过项目竣工环保验收和在线监测系统验收;除龙塘污水处理厂第三季度因停产未进行监测外,其余21家国控重点污染源及其它减排项目的监督性监测完成率达到100%三是深化总量减排统计、监测、考核 “三大体系”建设。完善总量减排统计体系并实施总量减排档案、台帐、季报和年报等工作制度,全面开展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促进减排制度化、规范化,并按时向省环保厅上报国控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结果。四是强化污染减排工作督导。市政府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减排责任书,将减排考核列入党政领导班子科学发展观年度考核内容,强化减排硬约束。我局还将减排工作任务梳理为污水处理厂减排工程、水泥厂脱硝工程、电厂提高脱硫效率工程、非电行业脱硫工程、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程、结构调整减排工程和机动车排气综合整治7个类别,分别由一名党组成员负责落实。

(四)加大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维护群众环境权益

一是严格环境执法。我市将日常环境监管与各项环保专项行动相结合,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今年来,全市各级环保部门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4736人次,检查企业4927家(次),立案处罚162宗、结案133宗,发出处罚决定书金额250.49万元,限期整改企业550家。二是加强对重大(较大)环境风险单位排查。对全市10家重大环境风险单位和23家较大以上环境风险单位认真逐家进行排查。并统一填写《2012年环境安全百日大检查活动现场检查表》。重点检查企业的应急预案情况、应急演练情况、危险废物的储存处置情况等。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一律发出限期整改通知书,对涉及违法行为的一律立案处罚。三是畅通环境信访渠道,全力维护群众环境权益。设立专门机构,指定专人做好环境信访工作。共受理网络、电话、来信来访及上级环保部门移交等各类环境信访投诉978件,包括来访3256人次,调处率达99%。特别是对花都区生活垃圾综合处理中心项目,群众多次到我局上访、递交请愿书等表达反对诉求,我局积极做好接待和解释安抚工作,主动加强与省环境保护厅、广州市和花都区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沟通联系,防止极端事件的发生。四是加强固体废物监督管理,消除环境安全风险。以“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为原则,严格落实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严控废物处理许可证、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转移联单等各项管理制度,对固体废物产生到处理实施全过程监管,医疗废物、危险废物处置率达100%

(五)严格环评审批,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发展的综合作用日益显现

一是推动规划环评优化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今年来,我局注重规划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积极配合开展《清远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十二五规划》、《清远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1-2015)》和《清远市电子废弃物污染环境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同时,还及时制定了《清远市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规划2012年度实施方案》、《清远市搬迁或淘汰重金属污染企业(生产工艺)工作实施方案》、《清远市重金属污染源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对相关职能单位、涉重企业进行了相关年度、区域的目标指标任务分解和落实措施。二是严格环保准入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要求和分级审批制度进行建设项目审批,把环境保护作为加强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在优化和调整产业结构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今年来,我局审批建设项目数量同比为近年的最少审批量,共审批建设项目204个,其中报告表类159个,报告书类45,否决的项目达到30个,有效防止重污染、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建设项目落户清远。对符合环保要求的项目,积极做好行政审批“一网式”和“全流程”的创新审批机制,开辟“绿色通道”,做到及时办理、规范高效。对重大项目提前介入,主动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联系,及时掌握项目信息,争取上级环保部门支持,确保重点项目环评审批顺利完成。三是推进清洁生产审核促进企业技术改造和专型升级。鼓励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加快实现由末端治理向污染预防和生产全过程控制转变,对超标、超总量排污企业以及没有完成减排任务的企业,一律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源头减排、生产过程减排。对纳入国家规划重点企业强制性清洁生产企业,我局多次召开会议,督促企业开展强制清洁生产审核、技术改造、污染物监测、污染风险防范等工作。今年来,我市60家重点企业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目前已完成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的有42家,通过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验收的有17家。

(六)扎实推进挂牌督办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争取年内摘牌。

今年,我市成立了挂牌督办案件整治工作领导小组,下发了《关于做好2012年省、市挂牌督办重点环境问题整治工作的通知》,加大工作力度,推进省、市挂牌督办环境问题整治。一是切实做好广州清远交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整治。我市加强了与广州市、花都区的沟通联系,建立了区域联防机制,加强区域环境联合监管和监测;加快乐排河污水处理厂及管网工程建设,目前已完成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建设,污水处理厂已完成征地和土地平整,计划2013年底前完成所有工程施工,并投入运行;规范废旧五金拆解企业运行,目前,乐排河两岸沿线的18家铜粉加工场已实现零排放,10家重点涉水企业已责令在8月底前实行水循环利用;召开了整治方案专家论证会,完成《广州清远交界区域环境安全隐患整治方案》编制,拟采用化学沉淀法对含镍废水进行综合处理监测数据表明,七星岗含镍水塘镍离子浓度自低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标准为0.02毫克/升),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隐患得到有效控制。二是切实做好大燕河流域环境综合整治。狠抓流域内龙塘污水处理厂、源潭污水处理厂的稳定运行和配套管网建设,大力推进横荷污水处理厂动工建设。加强重点污染源日常监管,加强对大燕河上游陶瓷企业酚水和焦油收贮、处置进行了专项检查,大力推进陶瓷行业使用天然气作为主要燃料。推进禽畜养殖业整治,基本完成了流域内畜禽养殖场的清理。加强大燕河流量调控,采取清淤疏浚、加强大燕河流量调节等措施,目前大燕河可保持在16个生态流量。根据清远市环境监测站监测结果,通过一系列的整治工作措施,大燕河流域水环境质量状况已有所改善,基本达到四类水环境标准。三是切实做好铅蓄电池企业整治。市政府专门成立了铅蓄电池企业整治领导小组,并召开了全市铅蓄电池企业整治工作动员会议,严格落实省环保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对铅蓄电池环境隐患企业监管的紧急通知》要求,进一步规范重金属排放企业环境管理,对全市9家涉铅企业实施了停产整治。被限期整治的涉铅企业,从环境保护、劳动保护、职业卫生和安全生产等方面进行了综合整治,投入资金达1415万元。

七、加强环境保护能力建设,不断提升环保监督管理水平

一是环境监测监控体系日益完善。我局高度重点环保能力建设,购置了包括离子色谱仪、流动注射仪、测汞仪等254万元的监测设备,加强环境监测硬件能力建设,市环境监测站具备了水、气、噪声、土壤等环境要素129多项的监测能力。加强空气自动监测站建设,预计明年能够开展pM2.5的监测工作。目前,我局正在建设自动化办公平台,预计十二月底能完成初步投入使用。二是队伍作风建设得到加强。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要求,我局把作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局主要领导亲自抓,亲自部署,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开展 “正风行动”、“廉风和畅”、“廉政风险防范”等活动,并以此为契机推动全局行风建设,转变工作作风,切实解决干部职工中存在的“庸懒散软”等问题,全面提高全系统服务群众、服务经济、服务环保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服务。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也清醒认识到,当前我市环保工作与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待仍有一定的差距,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一是“十二五”时期的污染减排形势十分严峻。“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约束指标由原来的两个增加到四个(新增加了氮氧化物、氨氮),减排范畴扩展到了农业源和机动车污染治理氨氮和氮氧化物,任务更加艰巨;二是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比较滞后。污水处理厂配套管网不够完善,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与我市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依然突出;三是部分企业环保意识薄弱,对环境监管不够重视。四是我市经济基础仍然比较薄弱,各级环保部门的监管和应急能力依然较弱。五是农村的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面广线长,困难重重。

三、2013年工作计划

(一)深入推进结构性减排,腾出环境容量

从总体看,我市产业层次较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部分地区存在环境容量严重超载的现象。围绕市委、市政府转型升级的决策部署,要下决心抓好结构性减排,倒逼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技术升级,同时为高新、优质产业落户清远腾出环境容量。一是推进结构减排。积极配合市直有关部门,按照“给出路”的原则,尽快制订我市鼓励企业结构性减排的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升级实现结构调整。二是加大重点行业环境整治力度。通过加强环境监管、推动技术改造和污染治理、实施强制性清洁生产等措施,促进高污染、高排放行业转型升级。三是严格环评审批。建设项目环境审批时,坚持引大化小,扶优汰劣。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重点引进环境污染少、产品附加值高的重大项目,激发市场竞争优胜劣汰,利用大型企业的资金和技术优势促进行业的全面调整和小企业转型淘汰;四是扶持现有优势企业做大做强从而淘汰落后产能产品。

(二)着力改善环境质量

一是大力推进水环境质量改善。切实加强饮用水源保护,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深入开展环境整治专项行动,加大环境执法力度,逐步改善江河环境质量;彻底排查饮用水源地及主要江河流域内污染源,消除环境安全隐患;继续推进农业污染源减排,防治禽畜养殖业污染;继续推进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工程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处理率。二是大力推进大气环境质量改善。切实加强城市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实施机动车区域限行,环保标准发放,加快淘汰“黄标车”等;大力推进陶瓷行业脱硫、水泥行业脱销等减排工作,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改善城市空气质量。三是加强固体废物管理。严格落实固体废物申报登记、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危险废物转移计划报批和转移联单等各项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对固体废物从产生到处理建立全过程监管体系。

(三)切实提升环境保护能力

近年来,省、市对环保工作要求和群众对环境保护的期待越来越高,环保工作任务日益繁重,加强环保能力建设刻不容缓。一是着力抓好环境监测、环境监察、环境宣教和信息化等方面标准化能力建设,逐步完善固体废物管理、技术评估、环境信息、宣教等机构,落实人员编制,并不断增强人员素质,拓展业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二是加强队伍思想作风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化机关作风建设,进一步规范办事流程,提高案件办理水平和质量,提升工作效能。三是加强反腐倡廉建设。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防体系。

(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把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要抓手,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促进经济良性发展一是加快制定《清远市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规划》和《广东省清远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大力开展创模工作,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根据国家、省创模和生态文明建设有关标准,结合我市实际,认真分析,找出重点、难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倒排时间,全力抓好落实;二是大力推进生态创建,实施重点生态工程。以生态示范创建活动为载体,有计划、有步骤的推进生态村、生态镇的创建工作,为创建生态市创造良好的基础和条件;三是积极开展创建“绿色社区”,“绿色学校”,“绿色教育基地”等基层绿色创建活动,通过改善、绿化、优化人居环境;四是加强生态文明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生态素养,积极培育生态文化。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介,鼓励低碳生活、绿色消费,对创模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典型事例进行宣传,逐步形成全民参与的社会氛围。

 

 

 

一二年十一月九日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